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兰州网  >  专题频道  >  赓续血脉·密保金城
把住保密关,争当新时代的保密卫士
发布时间: 2023-11-13 11:06 稿源: 中国兰州网   编辑:刘明德

  大家都知道,保密工作事关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在革命战争年代,党的保密工作者历经生死,帮助革命队伍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在和平建设时期,尤其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保密工作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它事关国家安危、事关国家顺利发展。

  提高保密意识是做好保密工作的主观决定因素,但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涉密人员对保密注意事项要求日渐松懈,认为各种信息都渐渐公开了,已经没有什么秘密可保,要么因无意识泄密,要么被引诱成为间谍而窃密。

  曾几何时,保密,尽管已是没有硝烟的战争,但窃密泄密事件还是屡屡发生。

  2017年2月初,甘肃省气象局接到有关部门举报,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在白银、张掖等地与外国人共同设立气象探测场所,并有向外国人提供气象数据的嫌疑。经调查:中国科学院寒旱所副研究员王某某与日本人森某某等合作,设立气象探测场所,并未经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会同有关部门批准,所获取的资料也未向气象部门汇交,在气象探测活动中使用的部分气象专用技术装备未经气象部门审批,其网站对外共享的气象资料用户中包括数个外国组织。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观测站的二氧化碳浓度数据为秘密级气象资料。调查认为,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的系列行为已经违反了气象法律法规。当然最后的结果是泄密者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再比如,1996年,台海形势严峻,当时有三个叛徒,出卖了解放军的重大军事机密,包括我们当时最先进的苏27的停放机场和出动机率,以及我们军事行动的大致方案和底线。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这些人,经受不住台湾间谍的威逼利诱,党性丧失,原则不守,最终成为民族和国家的罪人,遗臭万年。

  做好保密工作意义重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随时保持警觉,提高警惕,时时防范,处处留神。

  保密与泄密虽一字之差,光荣与耻辱却在这一念之间。探寻秘密、传播秘密是人类的天性,但能够保守秘密的人,是真正成熟的人,是可以共谋大事的人。随意泄密的人,则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守口如瓶能取得信任,泄露秘密难获得尊重。尤其国家机密和单位机密,更应把住保密关,千万别拿法律和人生开玩笑。

  这一幕幕鲜活的事实,无不时刻敲响着保密工作的警钟,也昭示着:保密工作的成功与否,小可影响一人一物,中可影响一行一业,大可影响一国一城。前车之鉴,数不胜数,古今中外,无不如此。因此,每个保密工作者都要常紧“保密弦”,常念“保密经”,常敲“保密钟”,时时处处铭记“保密线”,不踩泄密“高压线”,才能杜绝泄密事件与案件的发生,才能时时刻刻防患于未然。所以,不论是修身养性、锤炼品质,还是遵社会之纪,守天下之法,唯有懂得保密,才能掌握人生与社会的天平。

  作为一个保密人员,若随心所欲、口无遮拦,不仅自己会身败名裂,更会给组织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自己保密工作一旦百密一疏,那么再多的成绩都等于“零”。最终,不但会给国家和群众带来巨大的损失,并且,自己也会葬送完美的人生前程。在工作还是生活中,做到不探密、不传密、不泄密。

  在工作中要做到:不该说的,绝对不说;不该问的,绝对不问;不该看的,绝对不看;不该记录的,绝对不记录;不在私人通信中涉及机密;不在普通电话、明码电报、普通邮局传达机密事项;不携带机密材料游览、参观、探亲访友和出入公共场所。做到“眼不红、嘴不谗、手不伸”。在工作中筑起一道牢不可破的“防火墙,因为,保密,任何时候都重要!保密,一刻也不能少。

  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细微做起,把好保密关,踏踏实实做人、明明白白干事,为了社会的稳定,为了国家的富强,为了人民的幸福,争当新时代的保密卫士!让保密工作时刻在你心中,在我心中,在我们大家心中!(作者:兰州市气象局 王亚军)

稿源:中国兰州网   编辑:刘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