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兰州网  >  专题频道  >  2023强省会  >  环境优美  >  榆中
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扮靓和美乡村颜值!榆中县“生态创新”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跑出加速度
发布时间: 2025-04-18 11:08 稿源: 兰州日报   编辑:张艳玲

  4月天,榆中县兴隆山大道两旁的迎春花、榆叶梅、连翘争相怒放,可谓草木芃芃、花朵灼灼。走进夏官营镇詹家营村,道路平坦宽敞、路旁树木挺立,村社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庭院美丽,白墙黑瓦与远山青黛相映生辉。漫步其间,处处皆景。

  村民杨颖芳告诉记者:一开始好多人嫌麻烦,觉得跟自己没关系,都不愿意配合,乱搭的棚子不让拆、乱堆的柴草不让清……现在环境越来越好,村上号召栽花种树、打扫卫生,大家伙也都主动参与进来了。

  据了解,自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以来,詹家营村沿着村社巷道,对干枯树木挖掘重植,翻耕种植云杉、侧柏、迎春花、丁香、紫叶稠李等苗木花卉8000余株,调配洒水车对村内道路两侧绿植进行清洗浇灌,不断靓化美化村庄环境,持续刷新“和美乡村”颜值。

  “今年以来,詹家营村系统推进‘3331’攻坚行动和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努力打造生态优美、卫生整洁、文明和谐的人居环境,不断绘就示范带新图景。”詹家营村党支部书记高学鹏如是说。

  人居环境整治“三步曲” 和美乡村入画来

  4月14日上午,记者来到詹家营村村口,原本这里的荒草滩正在进行四小园打造,园内已经栽种有松柏等植物,施工人员铺设园内廊道;另一边地标景观也在如火如荼进行中,将为村民打造成休闲纳凉的好去处。“以前这里乱堆乱放,现在通过‘3331’行动和‘村村万树’行动,整个村子不仅干净整齐了,还增添了许多绿色,等小游园打造完成后,就能在家门口看到美景。心里感觉很舒畅,心情也跟着美好起来。”詹家营村村民杨自军表示。

  据悉,自示范带建设启动以来,夏官营镇推进“3331”人居环境攻坚,在詹家营村以“一街七巷二十八园”为重点,累计拆除残垣断壁、彩钢房170余处,整治门前“三堆”820处,清运垃圾168吨。依托孙家营村产业发展优势,育苗花卉50余万株,让非洲菊、八瓣梅在废墟上绽放新生。利用拆除腾退空间,新建改建小游园、生态果园28个,种植丁香、李子树等苗木177株,昔日的“遮羞墙”蜕变为“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雅致屏风。同时,全面实施双店子村312国道十字街道形象提升改造项目,让“开门见绿、推窗见景、出门入园”成为新常态。

  特色产业筑基础 扩档升级链生金

  詹家营的杏子、韭黄,孙家营的鲜花、食用菌,高墩营的蔬菜……在特色产业方面,夏官营镇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精心打造以高墩营高原夏菜、詹家营千亩韭黄、孙家营现代设施农业为主的“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示范带,统筹实施基础设施提升等各类项目27个,梯次连片培育先行村、重点村,以全域联动、多点开花打造示范带建设强力引擎。

  走进孙家营村,昔日近2000亩撂荒土地经过三年不断整治,成功建成由5个种植产业园、2个养殖产业园构成的榆中夏官营“千亩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在食用菌示范基地,18座大棚错落有序,棚内菌棒科学分布,工作人员正在将出茬的菌菇采摘、分拣、装栏。“目前基地大棚占地30亩左右,今年政府为我们带来扶持资金扩大规模,大棚数量将增至近60座,占地面积达60亩左右,产量也会随着大棚数量的增多而增收。”兰州陇丰禾农业专业合作社平菇液体菌种及筐体栽培技术专员王臻介绍,大棚扩建后,可带动周边50至60名村民就业,平均每人年收入增长20%。

  据悉,夏官营镇聚焦现代农业延链补链强链,按照“政府统筹协调+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跟进”发展模式,推动双千亩设施农业示范基地、鸵鸟养殖基地、“高原夏菇”种植基地建设,高原夏菜、韭黄、花卉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昔日的“荒草滩”开出了“粉玫瑰”、长出了羊肚菌,辐射带动周边5个行政村、600余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规划引领绘蓝图 城乡发展蓄动能

  榆中县“生态创新”乡村振兴示范带将7个示范村精准定位为“城郊融合、聚集提升、特色升级”三大类型,打造“一廊道、三中心、七片区”发展格局。詹家营村以“兰派民居”为底色,将传统建筑肌理、特色巷道空间与现代农旅产业串联成景;孙家营村以“育苗工厂”为引擎,将丝路寒旱种业创新、高原夏菜4.0模式融汇成链……

  “示范带建设主要涉及产业、‘3331’环境整治、绿化美化三个方面,目前产业项目28个基本完成80%;‘3331’环境整治拆除部分已全部完成,八个小游园也基本打造完成,预计六月份将示范带所有项目,包括拆违置办等工作全面完成。”榆中县夏官营镇党委书记谈立斌透露,目前8项节点任务已细化落地,资源整合、产业耦合的发展脉络愈发清晰。

  据了解,夏官营镇今年将投资3439.05万元,实施产业发展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及人居环境整治等建设项目33项,打造全国现代寒旱特色农业示范基地核心区。(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杨贵智 文/图)

稿源:兰州日报   编辑:张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