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兰州网  >  专题频道  >  2023强省会  >  环境优美  >  皋兰
农文旅融合 “带”动千年古梨园焕发新机——皋兰县推进梨韵水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
发布时间: 2024-06-05 13:39 稿源: 中国兰州网   编辑:张艳玲

  夏日,位于皋兰县梨韵水乡乡村振兴示范带的什川镇古梨园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游客前来赏景休闲。

  走进上车村村民彭霞清家的农家小院,三角梅等花木为院落增添几许生机,二层小楼里朴素典雅,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一应俱全,她正在厨房里为游客准备晚饭,“通过乡村振兴示范带项目,我们村庄进行了修整和美化,现在来避暑的游客也越来越多。”按照梨韵水乡乡村振兴示范带规划,皋兰县出台了《“和美乡村”户内人居环境提升改造补助办法(试行)》,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一美化”攻坚行动。截至目前,什川镇已对皋什路、盐什路等重点路段进行了集中清理,并结合美丽乡村创建开展背街小巷整治,大大提升了村容村貌。

当前梨树进入疏果期,古梨园里脚登“蜈蚣梯”的“天把式”又开始忙碌了。“天把式”是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什川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栽植梨树,现有梨园面积1.2万亩,园中树龄百年以上古梨树9423株,其中,树龄达300年以上的有2000多株,大部分为200-300年的古老梨树种,平均树龄达260年。侍弄这些树冠高大的古树,一般的梯子望尘莫及,在日常的劳作中,当地先辈发明了长达10多米的“蜈蚣梯”,踩在上面照顾这些“空中庄稼”的人就是“天把式”。如今,“天把式”一代代活态传承,成为当地重要的民俗。“从今年梨花会开始,就陆续有人来短租房间了,两个月下来收入3万多元。”彭霞清笑着说,“除了梨花,我们这里的太平鼓和铁芯子社火等民俗也非常有看头。”

  据了解,皋兰县梨韵水乡乡村振兴示范带规模约294平方公里,包含12个村,分三个片区,分别是河东片区、河西片区、梨花谷片区。“目前,我们正在探索一条文旅产业四季发展的道路,从而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实现区域乡村全面振兴。”据什川镇副镇长陶世伟介绍,梨韵水乡乡村振兴示范带规划立足世界第一古梨园自然资源禀赋,围绕发展梨园经济的主线,优先发展精细瓜菜、优质林果、乡村旅游三大主导产业,突出“以文促旅、以旅促农”的农文旅主题,深入挖掘资源禀赋,围绕什川“一河两翼”推动“三点连一线”(上泥湾、下泥湾、河口)、“五村成一片”(上车、长坡、南庄、北庄、接官亭),牵引带动石洞“四村两廊”发展(蔡河、豆家庄、文山、东湾)(特色产业长廊、特色文旅长廊),打造什川河东片区万亩优质林果基地、河西片区万亩设施瓜菜产业基地,石洞标准化粮油畜牧产业基地、非遗文化传承保护基地,以提高农民收入为根本、以发展壮大产业为支撑,以完善基础设施为保障,以提升乡村风貌为补充,探索“农业+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力争5年时间全面建成,梯次打造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方面具有示范引领的先行区和示范带。(全媒体记者 杨宜霖)

稿源:中国兰州网   编辑:张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