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兰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按照“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坚持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认真梳理认领主题教育问题清单10项,精准制定整改措施11条和“访民问暖”“马路拉链”专项整改方案2项,重点聚焦“住房兜底”,今年新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000套、人才公寓1013套、公租房500套,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7860万元,有效实现了住房保障“应保尽保”。
人才公寓圆了人才“安居梦”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安宁区的凯旋门人才公寓,推开一间间公寓门,只见沙发、床、书桌、衣柜等家具应有尽有,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生活电器更是一应俱全,室内优雅时尚的装修风格让人眼前一亮,洒满了阳光的房间看上去十分温馨。
景涛是一位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由于经济条件有限,有一个适合的居住环境尤为重要,正当他为此发愁时,没想到进单位不久就领到了人才公寓的钥匙,住宿有了着落。“我在这里居住的感受,概括的话就是两个词:舒适,省心。房子是精装修,家电水暖齐全,我当初搬进来的时候可以说是拎包入住,在这儿真正体会到了家的温暖,非常感谢房管所工作人员耐心、细致、周到的服务。”景涛说。
据人才公寓管理办公室主任马述华介绍,凯旋门人才公寓共有房屋108套,单套建筑面积57.45至60.21平方米,由十里店房管所负责日常管理,中海物业公司提供物业服务,公寓采取24小时值守服务和电子监控同步运行的现代公寓管理模式,为我市引进人才提供了一流的服务。截至目前,该公寓已先后入住我市引进的各类专家和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共计206人。
据悉,兰州市人才公寓是市委、市政府“人才强市”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人才公寓管理服务部门坚持以党建引领贯穿管理服务工作全过程,以精细化服务,全力为入住人才营造宜居环境,在打造“公寓即窗口、入住即回家、服务零距离、投诉零障碍、贴心保安全”的精细化管理服务模式过程中,将党建和业务相融合,设立党员先锋岗,针对人才不同需求,温馨提供个性化、多元化服务,党员志愿者定期上门开展家政服务,切实为人才排忧解难,使公寓真正成为“贴心、暖心、温心”的人才之家。
公租房让困难家庭住有所居
住房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基本生活保障。近年来,我市加快完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用心用情加强特殊困难群体的住房保障,扩大保障范围,织密住房保障网。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安宁区学府路的兰睎小区,只见修剪整齐的草坪花圃看上去美观大方,住户们正悠闲地在楼下遛弯晒太阳。该小区公租房管理办公室主任赵俊岚介绍说:“这个小区是公租房小区,住房全部由政府配建配租,主要是50至60余平方米的户型,重点保障低保、低收入人群、外来务工人员、新就业大学生、教育系统、环卫系统的市民。公租房一直在执行动态管理,确保政府的公租房保障福利都能分配到最需要的家庭手中。”
走进公租房住户惠敏家中,记者看到房子明亮通透,水电、管道煤气一应俱全。“感谢政府为我们提供有电梯、设施齐全的新房子,房屋是简装,连厨房的油烟机、灶台都是装好的,小区环境很好,风景优美,我住着很习惯。也感谢十里店房管所的工作人员,能够给我们提供贴心细致的服务,有什么问题,我一打电话他们就能第一时间赶过来给我解决困难,有什么不明白的,也能耐心细致地给我们解释。”惠敏说。
兰州市公有房屋管理中心保障房管理科科长成福告诉记者,目前,该中心共经管直管公房21852套、公租房12314套。日常管理服务中,该中心在各房管所设立“一站式”服务大厅,提供政策咨询、租金收缴、房屋报修等便民服务。同时,加强信息化建设,依托“兰州公房”手机APP等网络平台实现线上办理业务。加强房屋日常小修养护服务、开展楼区环境卫生、消防安全等专项整治活动,努力打造平安宜居环境。此外,开展每月两次“安全检查日”活动,走进住户开展民情“大走访”活动,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零距离服务解决突出问题,全力打造“平安公房、宜居公房”。
市住建局住房保障科科长王璟说:“作为城市建设‘主力军’,我们将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主动靠前谋划、前瞻布局、系统推进,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工作力度,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涉及群众住房、出行等方面的民生实事,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实现共建共享,努力在推进城市更新上实现‘迭代升级’,在优化城市机体上实现‘伸筋拔骨’,在提升城市品质上实现‘争先进位’,奋力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实施强省会行动和建设新时代美丽兰州蓄能增势、加力出彩。”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郑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