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兰州网  >  专题频道  >  东西协作 河海同洲  >  重点产业
强化交通枢纽建设 加快产业振兴转型 兰州市着力构建高质量发展引擎
发布时间: 2023-12-08 11:29 稿源: 中国兰州网   编辑:张艳玲

  在甘肃(兰州)国际陆港中铁特货兰州东川商品汽车物流基地,偌大的存储场地上各种品牌汽车整齐排列着,走进物流基地宛如走进汽车的海洋…… 8月7日,甘肃省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集中采访活动在兰州启动,中央驻甘媒体和省市属主要媒体组成的采访团深入甘肃(兰州)国际陆港、兰州石化两家企业,实地采访报道两家企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举措、生动实践、成功经验。

  甘肃(兰州)国际陆港中铁特货兰州东川商品汽车物流基地是中国铁路总公司规划的108个商品汽车物流基地之一,主要功能是商品汽车仓储、铁路二转运输,辐射甘肃、青海两省及宁夏、西藏、新疆三区。“2022年基地汽车发量22万台,目前兰州地区70%以上的商品车是通过铁路运输方式到达东川基地,再进行二次分拨的。”中铁特货东川基地经营部经理赵志彬说,“之所以将商品汽车物流基地选在甘肃(兰州)国际陆港内,主要看中甘肃(兰州)国际陆港内座中四联、辐射西北的优势。”

  据介绍,东川基地现有存储场地18万平米,建有两条长850米的铁路货物线,可实现JSQ整车到达、发送,可同时装卸2个整列(58)车,日装卸能力5个整列(145车)以上,可满足商品汽车仓储、配送、铁路二转运输、公路短驳、公铁联运等商品汽车物流业务。“目前公司正致力将东川基地打造成西北地区最大的商品汽车物流集疏地,主要功能是商品汽车仓储、铁路二转运输,辐射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等省区。”赵志彬说。

  作为“兰州枢纽”的外向窗口和重要节点,甘肃(兰州)国际陆港的建设发展是兰州发展外向经济,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缩影。据统计,甘肃(兰州)国际陆港自2016年启动建设以来,已实施各类项目20多个,完成投资173亿元,先后打通阿拉山口、二连浩特、霍尔果斯、伊尔克什坦等10个口岸通道,可通达欧洲莫斯科、杜伊斯堡、汉堡及中亚阿拉木图、塔什干等22个国家34个城市,累计发运班列1208列,贸易额248.45亿元。进出口贸易额10.23亿元,完成货运吞吐量约4517万吨。今年以来,甘肃(兰州)国际陆港共开行班列133列、7734标箱,货值约13.67亿元,总重约15.5万吨。

  当天下午,采访团走进位于兰州市西固区的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参观了解兰州石化60多年发展的光辉历程。近年来,兰州石化锚定集团公司全面建成基业长青的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目标,推动企业从“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取得了良好成效。2022年,兰州石化公司加工原油947万吨、生产乙烯144.6万吨,上市业务大幅盈利,未上市业务一举扭转多年亏损局面。今年1至6月,公司加工原油428.6万吨、生产乙烯73.2万吨,实现营收331.46亿元。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加快转型升级成为传统炼化企业再造竞争优势的必选项。兰州石化立足现有清洁油品、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炼油催化剂、润滑油基础油“五大生产基地”,按照“炼油调结构、树脂品牌化、橡胶特色化、催化剂系列化、小品种精细化”思路,推动企业从“燃料型”向“原料+材料”型转变,目前已建成投产长汀催化剂、长庆乙烷制乙烯、3.5万吨/年特种丁腈橡胶、电容膜聚丙烯等重点项目,丁腈橡胶国内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牌号最多;炼油催化剂产能跻身世界前五。据兰州石化计划部部长李志坚介绍,为了给企业高质量发展储备人才,兰州石化实施“双百双千”人才培育计划,打通“三支队伍”转换通道,选拔110名青年技术骨干,高技能人才突破1000人,为建设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示范企业奠定了强有力的人才基础。

  甘肃(兰州)国际陆港和兰州石化的转型跨越是兰州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兰州市以强省会行动为统领,统筹推进强科技、强工业、强县域行动,重塑枢纽、产业、科技、改革新优势,着眼于重振“兰州制造”“兰州创新”“兰州枢纽”,加快产业振兴转型,制定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等7个产业链推进方案,推动兰州石化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试点等120个“三化”改造项目,攻坚推进海亮年产15万吨高性能铜箔材料等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性强的项目,工业投资增长45.2%,制造业投资增长22.6%。新增规上企业73户。今后,兰州市将进一步强化交通枢纽建设,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着眼服务全省大局,发挥特色区位优势,用足用好政策平台,在扩大开放、招商引资、城乡融合等方面寻求更大突破,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跳起摸高、提速发展,当好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现代化建设的“强引擎”。(全媒体记者 李晓 赵曼洁)

稿源:中国兰州网   编辑:张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