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长江、黄河上游,东与定西、陇南地区毗邻,南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接壤,西与青海省果洛、黄南州相连,北靠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东经1004545~1044530、北纬330630~353400之间。东西长360.7千米,南北宽270.9千米,土地总面积4.5万平方千米。南部为重峦迭嶂的迭岷山地,东部为连绵起伏的丘陵山区,西部为广袤无垠的平坦草原,版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呈倾斜状。最高海拔4,920米,最低海拔1,172米。
【历史沿革】甘南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在三河一江流域就有人类开发这块亘古荒原,随着历史的进程,甘南的羌部逐渐建立自己的部落联盟或依附中原王朝,民族间的交流便逐渐频繁起来。秦时部分地方已属临洮管辖。西汉时,东部属陇西郡、北部属金城郡,设白石、羌道两县。隋时的临洮郡、桴罕郡、宕昌郡分别管辖今甘南的西北和东南部部分地区。唐朝初年废郡置州,甘南境内曾为洮州、芳州、迭州的全部和河州、宕州的部分,西北部属吐谷浑、吐蕃的范围。元代属宣政院管辖,吐蕃等处宣慰司统领。明代属陕西都司管辖,清乾隆时,州境大部属巩昌府,夏河由循化抚番厅管辖。1913年废府设道,临潭县属兰山道,西固县(今舟曲县)属渭川道。1928年建立夏河县、改属甘肃管辖,1937年成立卓尼设治局。1949年9月~12月,临潭、卓尼、夏河、西固相继解放。1952年7月设立甘南藏区委员会,1953年10月甘南藏族自治区成立,1955年7月1日改为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府设在合作市,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行政区划】自治州共辖临潭、卓尼、舟曲、碌曲、玛曲、夏河、迭部7县和合作市。
【土地土壤】甘南州的土壤由于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土壤垂直分布比较明显,共分为13个土类,27个亚类,40个土属。其中,耕种土壤有13个土属,21个土种。有高山草甸土类,分布于西倾山、积石山、岷山、迭山等各大山体海拔4,000~4,500米的高山地带。亚高山草甸土类,分布在迭部、碌曲、玛曲、卓尼、舟曲、夏河县的大部分和临潭县的部分地区;亚高山草原土类,分布在夏河县的九甲、甘加、桑科、麻当、唐尕昂、王格尔塘、达麦等乡海拔2,750~3,600米的地区;黑钙土类,主要分布在卓尼县的城关、阿子滩、大族、扎古录、完冒、申藏、恰盖、临潭县的扁都、三岔、龙元、长川、新城、卓洛、术布、羊沙、陈旗;夏河县的那吾、扎油、博拉、阿木去乎、牙利吉;玛曲县的尼玛及兰后军牧场等;栗钙土类,分布于临潭县新城、扁都、城关、卓洛、羊沙等16个乡(镇),海拔2,100~2,800米;暗棕壤类,分布在舟曲县大峪乡羊布梁、越坪乡沙滩林场、插岗乡插岗梁的高半山坡和迭部县花园及卡坝乡一带,海拔2,600~3,500米的半山阴坡、高山阳坡处;棕壤类分布于舟曲县海拔2,300~2,600米和迭部县海拔2,800~3,500米的高山深、中切割的阴坡和半阳坡;褐土类分布在舟曲县海拔1,200~2,700米的阴阳山山坡,迭部县海拔2,600~2,800米的阴坡和3,000~3,100米的山地阳坡;灰褐土类,分布于碌曲、卓尼、临潭县沿洮河一带乡、镇及夏河县的大夏河沿岸;草甸土类,分布在玛曲县黄河沿岸冲积阶地及其支流的冲积洪积扇上,夏河县大夏河、格河、多合尔河两岸的低平地带,碌曲县尕柯河上游两岸的河湖边缘地带;沼泽土类,分布在夏河县多吉阔合、兹合玛沟、日阿塘、多加滩;碌曲县尕木固河、波海、尕海;玛曲县齐哈玛、曼尔玛、采日玛与阿万仓、河曲马场等海拔3,400~3,600米的低洼滞水的古河道、河湖沉积地带;泥炭土,主要分布在玛曲县境内的齐哈玛、曼尔玛、采日玛、黑河沿岸地带及河曲马场、尼玛、欧拉乡;碌曲县尕海、野马滩、各马滩等地;高山寒漠土、水域及其它。
【物产特产】甘南林区蕴藏有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有野生植物1,820种,主要有杉、松、柏、桦、杨等,重点保护的有大果青杄、岷江、柏木、秦岭冷杉、连香树等20余种。有蕨菜、蕨麻、羊肚菌、猴头菌、香菇、木耳、沙棘等多种山野珍品。药用植物有643种,其中不乏珍稀贵重及特产独有药材冬虫夏草、野党参、岷贝、半夏,而在全省占主要地位的药材大黄、丹参,赤芍、红芪等更是品质优良。农作物以小麦、青稞、土豆为主,蚕豆、豌豆、油菜籽种植较多,气候较暖的地方还种胡麻、蓖麻、棉花。蔬菜以白菜、萝卜、葱为主。瓜果有苹果、梨、林檎、楸子、樱桃等。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有野生动物314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有大熊猫、梅花鹿、藏羚、雪豹、黑鹳、金雕、天鹅等143种,其中黑颈鹤数量达500多只,占到全球总量的6.3%。畜禽品种繁多,有闻名遐迩的河曲马、欧拉羊和甘加羊,有肉质鲜嫩、肥而不腻的合作猪,有被誉为“高原之舟”的牦牛等许多优良畜种。矿产资源不仅矿种多,而且矿床类型比较齐全。全州境内共发现金、银、铜、铅、锌、铁、汞、锑等42种矿产,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有23种,其中铀、砷、泥炭居全省第一位,金、铁居全省第二位,铅、锑居全省第三位;已开发利用矿种有15种,分别是:金、银、铜、铅、锌、锑、铁、砷、煤、水泥用灰岩、石英岩、石膏、花岗岩、矿泉水、洮砚等矿种。
【人口】2020年末全州总人口(户籍人口)75.2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5万人,其中藏族人口42.72万人,增加0.34万人,占总人口数的56.8%。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2020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219.0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05亿元,增长2.5%,对经济的贡献率22.86%,拉动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29.15亿元,增长2.2%,对经济的贡献率24.87%,拉动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45.86亿元,增长1.2%,对经济的贡献率52.27%,拉动经济增长0.8个百分点。
全州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9年的19.56∶13.71∶66.73调整为20.11∶13.31∶66.58,第一产业比重上调0.5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调0.4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调0.15个百分点。
全年全州城镇新增就业507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067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82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8%。全年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12.34万人,劳务创收24.68亿元,输转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5.78万人,劳务创收10.36亿元。全年应届高校毕业生报到注册3385名,就业2937名;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435名、“三支一扶”人员200名、特岗教师382名;安置天津定向培养医学本科生104名;683名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开发就业见习岗位149名,乡村公益岗位708名,临时乡村公益岗位665名。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解决了1914名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建成扶贫车间191个,吸纳富余劳动力669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2502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5亿元。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9%。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0%。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4.6%。
全年全州剩余贫困人口985户2822人全部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由上年的0.5%下降为零,脱贫攻坚任务清零见底。在全国脱贫攻坚普查中,3.97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对扶贫政策落实和扶贫成果的满意度达到100%。
农牧业2020年全州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46.27亿元,比上年增长2.6%。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121.44万亩,比上年增长4.6%,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65.37万亩,增长2.8%;经济作物种植面积45.60万亩,增长4.8%;青饲料种植面积10.47万亩,增长16.5%。粮、经、饲比重由2019年的54.76∶37.50∶7.74调整为53.83∶37.55∶8.62,粮食作物比重下调0.93个百分点,经济作物比重上调0.05个百分点,青饲料比重上调0.88个百分点。全年粮食总产量10.86万吨,比上年增长3.3%;藏中药材产量5.80万吨,增长6.3%;油料产量2.43万吨,增长11.3%;蔬菜产量2.93万吨,增长42.8%。
全年各类牲畜产仔成活率96.86%,比上年提高0.85个百分点;成畜保活率98.60%,降低0.02个百分点;总增率44.09%,提高2.31个百分点;出栏率63.73%,提高2.68个百分点;商品率58.77%,提高2.83个百分点。年末各类牲畜存栏351.23万头、只,减少4.23万头、只,下降1.2%。
全年肉类总产量9.74万吨,比上年增长0.7%。牛奶产量11.87万吨,增长16.0%。出售和自宰肉牛61.46万头,增长0.5?%;出售和自宰肉羊139.49万只,增长1.6%;出售和自宰肉猪22.88万头,下降1.0%。
年末全州农业机械总动力41.29万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40.58%;农业机械注册登记5682台,其中拖拉机注册登记5660台,联合收割机注册登记22台。农用化肥施用实物量7863吨。
工业和建筑业?2020年全州全部工业增加值22.74亿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规模以上工业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20.0%,股份制企业增长6.9%,其中私营企业下降3.3%。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下降15.2%,重工业增长11.1%。分门类看,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7%。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黄金5250千克,比上年增长31.6%;水泥96.46万吨,下降8.3%;发电量52.42亿千瓦时,增长6.1%;鲜冻畜肉3380吨,下降8.8%;乳制品7217吨,增长10.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5.09亿元,比上年增长11.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56.31元。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7.3%,营业收入利润率为14.45%。全年建筑业增加值6.44亿元,比上年增长0.3%。年末具有资质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29个,与上年末持平。
服务业??2020年全州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2.22亿元,比上年增长3.4%;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0亿元,下降5.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1.67亿元,增长2.5%;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8.21亿元,下降9.9%;金融业增加值13.85亿元,增长2.7%;房地产业增加值7.84亿元,增长7.1%;其他服务业增加值92.04亿元,增长2.3%,其中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14.54亿元,增长11.5%,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77.50亿元,增长0.4%。
年末全州机动车保有量14.88万辆,其中营运车辆0.61万辆,非营运车辆14.27万辆,校车1辆;公交车410辆,出租车1691辆。全年完成货运量189万吨,比上年下降11.0%,货运周转量32229万吨公里,下降11.2%;客运量475万人,增长2.2%,客运周转量35243万人公里,增长5.2%。
全年邮政行业完成业务总量0.53亿元,比上年增长10.6%。邮政寄递服务业务量1170.39万件,增长4.3%,业务收入0.09亿元,增长5.7%;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114.05万件,增长84.1%,业务收入0.35亿元,增长49.6%,其中同城业务量37.58万件,增长3.1倍;异地业务量76.47万件,增长45.2%。全州共有邮政普遍服务网点110个,快递品牌11家,快递服务网点75个。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47.58亿元,增长47.1%。年末固话用户4.04万户,增加0.0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65.91万户,增加0.74万户。互联网用户17.21万户,增加1.06万户。
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2020年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86亿元,比上年下降5.6%。按经营单位所在地统计,城镇33.61亿元,增长1.0%;乡村11.25亿元,下降21.1%;按行业统计,批发零售业33.99亿元,下降6.8%;住宿餐饮业10.87亿元,下降1.6%;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34.04亿元,下降6.8%;餐饮收入10.82亿元,下降1.7%。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金银珠宝饰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75.0%,中西药品类增长?40.0%,日用品类增长0.5?%,文化用品类下降0.6%,烟酒饮料类下降0.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0.7%,粮油食品类下降6.1%,化妆品类下降8.8?%,石油及其制品类下降17.3%,通讯器材类下降33.9%,家用电器和音像制品类下降32.7%。
全州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8个,乡(镇)级电子商务服务站93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437个,电商企业45家,小微电商企业及个体网店700余家。全年线上销售额2.17亿元,东西协作消费扶贫销售额1.02亿元。
全年进出口总额3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5倍,其中出口总额2300万元,增长93.3%;进口总额700万元,增长69倍。
固定资产投资??2020年全州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22.8%,其中5000万元及以上投资下降18.8%。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下降42.9%;第二产业投资下降41.9%,其中工业投资下降41.4%;第三产业投资下降20.3%,其中道路运输业投资下降3.5%。基础设施投资下降20.2%。民间投资下降34.2%。
全年共组织施工项目769个,比上年下降14.1%,其中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60个,下降25.9%;新开工项目545个,下降17.8%。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41.9%,其中住宅投资增长42.5%。房屋施工面积84.06万平方米,增长15.3%,其中住宅施工面积63.78万平方米,增长35.0%。在房屋施工面积中,房屋新开工面积32.40万平方米,增长15.4%,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27.67万平方米,增长45.8%。房屋竣工面积16.89万平方米,下降6.0%,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2.05万平方米,增长53.3%。商品房销售面积4.26万平方米,下降13.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4.19万平方米,下降14.9%。全州备案登记物业服务企业35家。
全年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开工2679户,基本建成2019年城镇棚户区改造3458户,城市老旧小区改造8个1441户。
财政金融?2020年全州大口径财政收入19.67亿元,比上年增长2.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47亿元,下降0.2%,其中税收收入4.89亿元,增长0.8%;非税收入5.58亿元,下降1.0%。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21.89亿元,增长5.8%。
年末全州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88.19亿元,比上年下降0.4%,其中住户存款205.04亿元,增长10.0%;非金融企业存款85.77亿元,下降11.0%;机关团体存款86.52亿元,下降11.8%;财政性存款10.65亿元,增长21.4%。各项贷款余额258.79亿元,增长5.9%,其中住户贷款126.61亿元,增长2.5%;企(事)业单位贷款132.18亿元,增长9.3%。
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7.08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财产险收入?4.26亿元,增长6.1%;寿险收入1.52亿元,增长?19.0%;健康险收入?1.04亿元,增长?20.4%;意外伤害险收入?0.25亿元,增长0.03%。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3.41亿元,增长13.2%,其中财产险支出?2.42亿元,增长?17.8%;寿险支出?0.18亿元,增长3.6%;健康险支出0.70亿元,增长13.8%;意外伤害险支出0.11亿元,下降34.5%。
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2020年全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656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工资性收入21701元,增长3.6%;经营净收入3966元,增长6.4%;财产净收入776元,增长0.4%;转移净收入1212元,增长5.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377元,增长5.4%。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5.9%,降低0.4个百分点。城镇家庭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57.5辆。
全年全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29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工资性收入3869元,增长8.9%;经营净收入3890元,增长8.1%;财产净收入90元,增长0.1%;转移净收入1280元,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679元,增长11.5%。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2.3%,降低0.8个百分点。农村家庭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22.3辆。
年末全州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6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9.67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7.86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2.3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6426人。年末全州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68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65531人,其中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8941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59672人。
全年为37989名农村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8861万元;为11291名城市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7312万元;为3274名城乡特困供养人员发放供养金2438万元;为344名孤儿发放生活费462万元;为465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生活补贴381万元;为7710名困难残疾人和10018名重度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2464万元。全年实施临时救助103456人次;救助各类流浪乞讨人员238人次。全年办理结婚登记6558对,收养登记24例。全年福利彩票销售6137万元。年未全州社会养老床位达到1680张,投入运营的养老院23家。
科学技术和教育??2020年推荐省列科技计划项目51项,科技部专项计划项目3项;选派科技特派员463名,选派“三区”人才124名;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25亿元。《高寒牧区娟姗牛杂交改良甘南牦牛试验研究及应用》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全年专利申请124件,其中发明专利25件;实用新型专利89件;外观设计专利10件。
全州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园)789所,其中幼儿园373所,小学363所,普通中学46所,职中3所,中专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园)学生(幼儿)141945名,其中幼儿园26446名,小学66585名,初中29489名,高中15705名,中职3558名,特校162名。双语中小学138所,在校学生47949名;双语幼儿园154所,在园幼儿7266名;寄宿制学校166所,寄宿学生58901名。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3.2%,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2%,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5.9%。
全年全州中职教育招生2107名,“9+3”藏区免费中职教育招生176名,“内地普通高中民族班扩招工程”招收少数民族初中应届毕业生100名,“千名人才培养计划”录取714名,天津定向医学类本科录取22名。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在校学生11120人,其中普通本、专科生10923人;成人本、专科生197人。教职工723人,其中专任教师540人。招生3178人,毕业生2823人。
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2020年全州共有艺术表演团体8个,文化馆9个,博物馆(纪念馆)16个,公共图书馆9个。全年出版发行藏汉两文《甘南日报》396万份,其中藏文报纸66万份,汉文报纸330万份。全州广播综合覆盖率100%,其中乡村广播综合覆盖率100%;无线广播覆盖率91.2%,其中乡村无线广播覆盖率91.1%,少数民族语言广播覆盖率62.8%。电视综合覆盖率100%,其中乡村电视综合覆盖率100%;无线电视覆盖率89.3%,其中乡村无线电视覆盖率88.2%,少数民族语言电视覆盖率35.4%。广播电视直播卫星用户16.51万户。有线电视在网用户6.71万户。
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67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0%;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3亿元,增长12.0%。全州A级景区35处。建成观景台4处,3A级旅游厕所28座。建设文化旅游标杆村17个、全域旅游专业村103个、生态文明小康村297个。培育精品民宿和星级农家乐3000余家。
年末全州共有医疗卫生机构887个,其中医院33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823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1个。年末卫生技术人员466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903人,注册护士1322人,药师(士)221人,技师(士)273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949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3574张,其中医院2689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50张,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35张。截止年末,全州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8例、疑似病例3例,全部救治出院。
全州婴儿死亡率降至4.9‰,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至6.2‰,孕产妇死亡率36/十万,住院分娩率上升到99%。全州建成区域医学中心38个、急危重症救治中心26个,职业病诊断检查服务机构覆盖率达到100%。
全州共有各类体育场地3422个,体育场地面积128.07万平方米。共有健身站点141个,单项体育协会和农民体协105个,社会体育指导员2071名,国民体质监测站8个。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4100万元。
全年共举办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200余场,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赛300余场。在全省青少年田径、柔道、摔跤、乒乓球、拳击、篮球等赛事中,共获得金牌9枚、银牌4枚、铜牌3枚。在“全民健身健康中国”2020年全国县域社会足球赛事活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选拔赛暨第二届“牡丹杯”足球邀请赛中,甘南州代表队荣获亚军。在2020年中国篮球公开赛酒泉赛区比赛中,获得第七名。
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2020年全州水资源总量254.1亿立方米。全年总用水量8035.59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0.9%,其中农业用水量4856.71万立方米,下降12.7%;工业用水量245.21万立方米,下降51.9%;城镇生活811.78万立方米,增长32.3%;乡村生活1218.19万立方米,下降13.4%;人工生态环境92.21万立方米,增长3.8倍。全州共有自然保护区8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森林公园15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5个;地质公园5个,其中国家级地质公园2个。年内,全年全州能源消耗总量比上年增长1.2%。万元GDP能耗下降0.4%。全州6个地表水考核断面、6个地下水考核点位和120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为100%,城市建成区保持无黑臭水体。合作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8.8%,七县城区优良天数平均比例保持在99%以上。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等级为二级,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平均等效声级63.3分贝,声环境质量评价为好。全州气象雷达观测站点2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8个。州政府所在地合作市年降水量559.7毫米,比上年减少1.6毫米;年平均气温3.3℃,与上年持平;年日照小时数2053.5小时,减少33.4小时。全州共有地震台站(点)23个,其中有人值守的地震监测台站3个,无人值守的地震监测台站(点)20个。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18起,比上年下降14.3%;死亡23人,下降23.3%;受伤4人,下降78.9%;直接经济损失208.5万元,下降64.6%,未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全年共发生城市火灾86起,死亡1 人,受伤0 人,直接财产损失132.3万元,未发生较大及有影响的火灾。全年共发生各类自然灾害39起,其中洪涝灾害19起,风雹灾害12起,滑坡灾害3起,雪灾2起,山体崩塌1起,泥石流灾害1起,地震1起。受灾人口17.16万人,紧急转移安置人口1.31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6610公顷;因灾死亡大牲畜2821头;倒塌房屋170户823间,严重损坏房屋539户3741间,一般损坏房屋2568户7887间。直接经济损失60.4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