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兰州新区坚持把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作为后继有人根本大计,不断健全完善“选育管用”全链条培养模式,努力打造可堪大用能担重任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队伍,为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生机活力。
拓宽视野渠道“选”
建好年轻干部“蓄水池”
新区组织部树立战略眼光,立足事业发展,分行业、分领域发现储备优秀干部,不断扩大年轻干部队伍“蓄水池”。坚持广开进贤之路,聚焦“四区两新”建设目标,以“急需紧缺”人员为重点,2019年以来面向全国公开选招优秀年轻干部437人,其中县级干部25人、国企高级管理人员3人、科级以下干部409人,干部队伍梯次结构不断优化。坚持把发现识别干部的功夫下在平时,结合年度考核、干部调研、日常研判,全面了解掌握年轻干部队伍现状,分层次、分类别掌握各层面优秀年轻干部,储备35岁以下优秀年轻干部238人、国企中层管理人员116人,选拔任用45岁以下正县级干部14名、40岁以下副县级干部22名,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调整补充,始终保持年轻干部“一池活水”。
强化培养锻炼“育”
增强担当作为“硬本领”
坚持组织培养与个人努力、教育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全方位提升年轻干部专业化能力。一方面,强化年轻干部教育培训,创新“学习大讲堂”+“党校培训”+“专题培训”+“网络培训”的培训模式,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岗位干部专业化需求,组织开展年轻干部专题培训,教育引导年轻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提高理论素养、站稳政治立场。另一方面,坚持把产业发展主战场、项目建设第一线、乡村振兴最前沿作为提升干部能力素质的“练兵场”,有针对性地选拔300多名学历高、素质好、能力强的年轻优秀干部分批次到园区、乡镇、国企“蹲苗”锻炼,在重大项目、招商引资、乡村振兴等重要岗位经风雨、长才干,全面提升年轻干部担当作为的“底气”和本领。
坚持从严从实“管”
营造成长进步“优环境”
坚持激励约束并重、严管厚爱结合,着力营造年轻干部成长良好环境。强化干部人文关怀,针对新区外来干部人数多、两地分居问题突出等情况,积极出台解决干部两地分居政策,先后解决340余名干部的两地分居问题,有效激发年轻干部扎根新区、奉献新区的热情。从严落实日常监管各项措施,从思想教育、行为管理、纪律作风等方面入手,教育引导年轻干部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紧盯新区高质量发展目标,对工作推进缓慢、绩效目标完成较差的干部,及时跟进提醒、函询、诫勉,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提醒、早纠正,真正让年轻干部在阳光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全面进步。
不拘一格大胆“用”
激发干事创业“精气神”
坚持用全面的、辩证的眼光看待年轻干部,积极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观念,打破隐性台阶,对政治素质好、工作表现突出、经过扎实历练的优秀年轻干部,及时放到重要岗位、吃劲岗位上使用,确保用当其时、才尽其用。认真落实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和省委《实施意见》,坚持每批次干部调整都优先考虑年轻干部,2019年以来先后选拔任用45岁以下正县级干部16名、40岁以下副县级干部25名,选配15名45岁以下正县级干部担任园区、部门或国企党政正职,其中40岁以下党政正职6人,通过压担子、搭平台、强锻炼,引导各级干部精心谋事、用心干事、专心成事,全面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