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2025年兰州市中考所有笔试科目均顺利落下帷幕。兰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对中考英语、学考地理和生物学进行了分科目试卷评析。

英语:落实学科育人价值
助推学生全面发展
2025年我市中考英语试题强化素养导向,创设多元情境,促进思维发展;彰显学科特点,体现人文关怀,充分发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导向功能。
落实立德树人强化育人导向
试题坚持五育并举,体现学科育人导向,围绕“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进行语篇情境话题的选择,从多角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阅读A以学生参与“传承红色基因”系列研学活动为切入点,内容涉及环境保护、航天发展、非遗传承以及红军长征故事,突出本土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坚定学生理想信念。
任务型阅读中,以艾草引入传统中医对于现代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完形填空以“树立自信”为主题,语篇以小故事大道理,诠释中小学生树立自信、砥砺人生的宏大意义。
创设多元情境促进思维发展
任务型完形填空通过一位外籍人士在中国一天的生活描述,展现了现代科技对国人生活的影响;词汇考查涉及安全教育、15分钟大课间、职业规划、终身学习等话题,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例如:在题干中提醒学生认真检查试题,感怀初中生活并坚持终身学习,体现了以生为本的人文关怀。
阅读理解试题通过科学合理、多维度地设问,直接或间接地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B篇以冲浪为主题,介绍了冲浪运动的起源、发展与传播,以及15岁中国首位奥运冲浪运动员杨思琦的成就。语篇通过篇章结构、推理判断考查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任务型阅读的开放性设问中,要求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和自身生活,介绍健康的生活方式,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
彰显学科亮点体现人文关怀
试题结构包括语篇阅读、语言运用和书面表达三个板块。完形填空及任务型完形填空主要考查学生在语篇理解的基础上,在情境中准确运用词汇和语法结构的能力。语篇阅读着重考查学生获取梳理、识别判断、理解推测的能力。书面表达以美丽社区为主题,围绕写作任务,通过三个问题和可视化写作支架引导,做到写作范围明确、要点突出。
C篇阅读以桥梁发展为主题,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桥梁的真正意义是连接与沟通。最后通过物理小实验“拱”的制作,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融合所学语言和跨学科知识,实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试题图文并茂、富有美感,插图突出主题,帮助学生扫除生词障碍,增强答题信心,形成一份有广度、有深度、有温度的试卷。
地理:坚持立德树人
注重学科价值
2025年兰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卷,依据课标,强化育人导向;设置真实情境,体现时代特点;基于学科特点,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综合思维能力。
以点带面强化育人导向
试题引导学生基于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视角,聚焦区域发展战略,增强学生的绿色发展理念和社会责任感。如第8至9题通过分析生物柴油的使用范围、对环境的影响及安全生产情况,体现我国发展新能源、洁净能源体系的发展战略,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的作用。
试卷选取不同空间区域案例,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如第22题以郑和下西洋途经线路及引进的香料植物为案例,结合途经地气候特征、海陆分布和我国对外贸易的详实数据,今昔对比,分析国际合作产生的重要意义及必要性。
创设真实情境体现时代特点
试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全面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引导地理学习朝着基于情境、探究问题、提升核心素养的方向转变。如第3至4题以重庆市朝天门区域为例,通过计算和判断,分析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之间的关系,归纳地图中方向的判断办法,引导学生夯实地理基础知识,把握学科基本概念和原理。
试题素材与时代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使学生将抽象的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提高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如第19-20题以兰州市白塔山景区周边区域为例,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将地理知识应用在乡土地理中,增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意识。
突出学科特点考查综合思维
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是解决地理问题的有力工具。试题选取了经纬网图、水系图等多种形式的18幅图表,图像科学严谨、直观形象、新颖有趣,能够引导学生从地理图像中提炼信息,分析地理现象,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独特魅力与学科特色。如第23题以新疆为例,引导学生思考西北干旱区自然条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说明自然环境与地方文化景观之间的关系。
创设开放性问题和探究性问题,体现试题对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度重视。如第24题以莫高窟景区为例,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培养学生批判性、创新性思维的发展。
生物:坚持依标命题
落实育人导向
2025年兰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学试题严格落实课标,以考查和培养考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通过精心创设情境,突出重要概念,注重科学思维考查;体现“教—学—评”一体化,引导教学回归基础。
精心创设情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试题在情境创设上,选取政策导向、科技进展、民生健康、社会热点等科学理论与生产实践题材,展现生物学知识对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贡献,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形成科学的生命观念和态度责任。
命题紧密结合生活实际、社会热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并从生活中提出并解决问题,体现生物学科的应用价值。如第1题春晚上的机器人表演秧歌舞,第27题《哪吒2之魔童降世》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冠军,增强考生的科技、文化、民族自信。
突出重要概念注重科学思维考查
生命观念包括生物学的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进化与适应观等,对学生认识生命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科学探究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方式,探究实践是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标志。如第30题2、3小题中需要考生运用植物三大生理功能相关知识分析图像并回答问题,弱化了以记忆概念、知识点的学习方式,更加注重科学思维与能力的培养。
加强教学评一体化引导教学回归基础
试题紧扣课程标准要求,每道题都以课标中的大概念、重要概念等为依托。
试题积极探索题型创新。如选择题部分采用了情境化、题组式的板块设计,分别将“2025年春晚”“体重管理年”“人工智能”等主题作为板块,将重要概念串联在同一情境中。让知识的考查不再单一枯燥,让概念的理解变得亲切生动,从以往的“一问一答”向“一问多答”“一境多问”过渡。同时用大概念、大主题统整试题内容,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理念。(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周言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