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兰州网  >  兰州  >  兰州要闻
黄河清风·丝路人物史话|赫连定:远去的匈奴
发布时间: 2025-05-12 16:00 稿源: 黄河清风   编辑:张艳玲

远去的匈奴

  赫连定(?—432年),小字直獖,朔方(今陕西靖边县)人,赫连勃勃之子,十六国时期胡夏末代之君。赫连氏出于匈奴铁弗部。

  铁弗本是汉代南匈奴的部落。南匈奴在投降汉朝,南迁之后,内部分裂。永嘉乱后,匈奴人刘渊建立前赵,这可看作是“匈奴”这一称谓在魏晋时期的绝响。随着前赵的覆亡,“匈奴”这杆旗帜彻底失去号召力,于是各部纷纷重组,屠各、宇文、沮渠、贺兰、铁弗、独孤、稽胡等新部落先后出现,史称“魏晋杂胡”。

  铁弗部在刘渊、刘聪败亡后,退居塞外。很快,他们又重新崛起,首领刘卫辰占据朔方,称大单于、幽州王。刘卫辰之子赫连勃勃以朔方为根据地,定都统万城,建立了胡夏政权。由此可知,赫连勃勃本姓刘,但勃勃认为,其先祖借用母姓,不够体面,于是他改姓“赫连”,取“徽赫与天连”之意。“赫连”就成了典型的匈奴汉化后才出现的姓氏。

  赫连勃勃时期的胡夏实力强劲,形成了朔方、关中两块统治核心区和成熟的南北通道,固原、平凉等地也可算是其势力范围。可惜赫连勃勃在驾驭英才、勇敢善战的同时,却又徭役无度、残暴不仁,在战略上又主动招惹强大的北魏政权,最终导致了胡夏政权的灭亡。

  勃勃晚年,因废立太子而引发了一场大规模内斗,火拼之后,长子赫连璝、次子赫连伦相继被杀,第三子赫连昌继位。这场内争,严重削弱了胡夏政权的实力。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亲自率军,攻破了统万城,赫连昌逃亡上邽(今天水),朔方的胡夏政权宣告覆灭。

  赫连定是赫连勃勃第五子。在拓跋焘攻打统万城时,赫连定正统军在外,准备收复被北魏夺走的长安。当得知统万城陷落后,赫连定放弃攻打长安的计划,转头向西,逃往上邽与赫连昌汇合。但是,北魏大军尾随而来,再次包围了上邽城,赫连昌被擒,赫连定率领残部逃往平凉。在平凉,赫连定改元胜光,正式登基称帝。

  对赫连氏而言,平凉及其周围有着特殊意义,所以,在危亡关头,赫连昌兄弟首选的逃亡目的地不是塞外,而是上邽和平凉,因为这里是赫连勃勃真正逐鹿并崛起的地方。

  勃勃崛起时,其火并没弈于(亦作“没弈干”)、自称“天王”,发生在高平(今固原市);勃勃完胜秃发傉檀,发生在杨非(今庄浪西)、支阳(今会宁县)地带;勃勃击退后秦,事在敕奇堡(今平凉西北);击败姚寿都,事在清水城(今清水县);击败杨佛嵩、获取战马二万匹,事在青石北原(今平凉东)。勃勃攻占上邽,然后静待时机,攻取了长安,迎来了其人生的高光时刻——登基称帝。

  所以,以平凉为中心,包括高平、上邽之地,都是赫连氏熟悉并钟爱的地盘,也是其龙兴之地,因此赫连定在平凉、而不在他处称帝,就好理解了。

  赫连定的称帝,只不过是垂死挣扎。赫连定先向北魏求和,然后与刘宋结好,准备夹击北魏。他们约定,灭掉北魏以后,恒山以东属刘宋,恒山以西属胡夏。拓跋焘得知后,才发现赫连定原来是个危险的主儿,所以他亲率大军围攻平凉,最终在鹑觚原(今灵台县东北,即今长武原)完败赫连定。赫连定率残部逃亡上邽。

  在上邽,赫连定击溃并灭了西秦,处死了西秦国主乞伏暮末及其皇族五百余人,再次稳住了阵脚。但赫连定觉得上邽地势不利坚守,所以他准备渡过黄河,西进河西,向沮渠蒙逊的北凉要地盘,进而夺取凉州。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总骨感。元嘉八年(431年)秋,赫连定率军渡黄河,正当半渡之时,吐谷浑将领慕利延率军三万趁机偷袭,赫连定几无还手之力,彻底败没,俘虏后,被杀于平城。

  总体来看,赫连定的人生,自从其父赫连勃勃去世后,就被改变了方向,完全推向了历史前台。可是,身处风雨飘摇的局势之中,在多方政权的无限角力之下,尤其是在北魏军队的强大攻势下,他一败再败,势难翻盘,最终成为末代之君。不过,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来看,赫连定的风雨人生,却恰好成为一段陇右历史的沧桑见证。(执笔:清辉编辑:王丽娜)

稿源:黄河清风   编辑:张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