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早晨,红古区海石湾镇火车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对面的小公园里,第四大院太极队队员们正在进行晨练,晨练的队伍里有积极参加爱心义剪活动的张广玲,有常来社区串门给工作人员送小零食的銮凯秀老人,有经常参加各类太极拳表演的张心田老人……他们都是兰炭四号住宅小区的居民。

网格员走访关爱独居老人
据了解,火车站社区党委积极推行“实践站+志愿者+服务群众”实践模式,准确把握群众需求动态,精心策划贴近百姓、贴近生活的志愿服务项目,成立“一亲三心”工作队,将镇包抓领导、基层党员和“返乡走亲”干部整体编组,划分到网格、楼栋,采取机关干部“组团式”、社区党员“联户式”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敲门行动”,重点走访困难党员、空巢独居老人、失独家庭、残疾人等困难群体。

志愿者指导帮助学生阅读学习
“银发力量”托起社区温度
红古区火车站社区现有5个居民小区,辖区地处老城区,老龄化严重,其中兰炭四号住宅小区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小区内有80岁以上高龄老人60人。
贾明霞老人今年已经95岁,子女都在外地居住,和老伴銮凯秀相依为命,当“党报热线进社区”的记者跟随火车站社区工作人员来到她家时,贾明霞老人非常高兴,热情地向社区工作人员挨个询问生活近况:“最近过得怎么样啊,有没有吃饭啊……”当得知是“党报热线进社区”的记者来家中采访后,贾明霞老人放下手中的拐杖,坐在沙发上对着社区工作人员竖起了大拇指,开朗地说:“咱社区的工作人员给我们老人做的服务,都说不尽了,下水道堵了社区找人来疏通,总上家来擦玻璃、打扫卫生,还来给我剪头发,对我们特好。”
贾明霞老人的老伴銮凯秀老人也已经91岁了,虽然耳朵听声已经不太真切,但是腿脚依然灵便,每天早晨都会去参加太极队的晨练。“我喜欢去社区,社区的孩子们都很热情,有时候我儿子从外地给我寄特产回来,我也拿到社区让大家都尝尝,昨天中午我还去我们社区的长者食堂买了红烧肉。”
就在月初,火车站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召集辖区内温暖洒满百姓家志愿服务队,在辖区开展上门义剪志愿服务活动。“社区志愿者让我们这些年纪大、腿脚不好的老人,在家就能享受到上门理发服务,感谢社区、感谢志愿者……”辖区马平真老人理完发后高兴地说。社区举办的各类公益活动不仅解决了社区老人、残疾人的生活问题,还给他们带去了欢声笑语,让他们感受到了来自社区的温暖和关爱。
公益星火温暖千家万户
家住兰炭四号住宅小区的吕元明,现任红古区陇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他自幼罹患渐冻症,全身肌肉萎缩,外出只能依靠轮椅,但是他凭着不向命运低头的坚韧,在积极对抗疾病的同时投身公益志愿服务,为同样身处困境的人照亮了前方的路。他先后获得“兰州好人”、兰州市残疾人联合会“防疫先进个人”、公益时报社“2020年度最美医务社工”等荣誉称号。
“对于罕见病群体来说,想要正常生活离不开别人的帮助。社会给予我们太多善意,我也让自己成为一团火焰,把光和热带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在吕元明的推动下,截至目前,联盟已有临时志愿者100余人,登记病友会员32人。自兰州罕见病爱心义工联盟成立以来,他先后组织各类公益活动200余场次,对接社会资源200余万元,慰问资助罕见病患者和残障群体10余万元,受益群众近1万人次,组织志愿者约5000人次参与活动,服务志愿活动时间近2万小时。
“我们陇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配合火车站社区积极参与一些社会治理活动,通过申请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的专项资金,开展了‘韧性社区’建设项目,‘韧性社区’建设项目旨在有效回应社区需求多元化,关注社区居民健康水平尤其精神健康,提高弱势人群幸福感。”吕元明详细介绍道:“项目自2023年10月正式开始,入户调查社区内残障人士及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随后通过项目改造社区内无障碍坡道5处,并配备了一部无障碍爬楼机,还做了一些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知识培训。2024年3月,我们和社区共同组织了一场关于‘韧性社区’的研讨会,邀请了来自各行业的相关专家,残障人士代表以及社区工作人员共同参与。”
吕元明作为火车站社区所树立的“微典型”,在树牢新时代榜样力量上作了典范。火车站社区也以多种形式对吕元明这样的好人好事先进事迹进行广泛宣传,大力营造居民群众学习典型、争当典型的浓厚氛围。
小阵地托起民生大幸福
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我们追求的不是单方面的关怀,而是彼此照亮的双向奔赴。”海石湾镇火车站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杨文一边看着路旁的无障碍坡道一边说:“社区搭建的不仅是服务平台,更是双向交流的桥梁。当工作人员探望老人时,老人们也教会我们用岁月沉淀下来的智慧化解邻里纠纷;我们组织文艺活动丰富老人生活,老人们用太极队、书画展反哺社区文化建设;当我们将目光投向残障人士时,韧性社区的建设更方便了辖区内的所有弱势群体。”
今年以来,火车站社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平台,累计组织专题宣讲10场(次),参与群众达400余人次。为独居老人、困难群众、行动不便等重点人群,提供走访慰问、上门义诊、爱心义剪等服务10余次,受益人群达110余人次。开展“党员清洁日”、周五大扫除、月末大清理集中整治等活动20余场次。召开各类议事会6场次,协商解决供暖管道更换、小区污水遗漏、小区门口改造、小区安装充电桩等问题10余件,营造亲帮亲、邻帮邻,互帮互爱、守望相助的小区治理新风尚。
这种互动中,服务者与受助者的界限逐渐模糊。无障碍坡道两旁的扶手既支撑着弱势群体,也支撑着整个社区的温度。
◆记者手记
在红古区海石湾镇火车站社区,一张贴着29块“微网格责任田”的网格图挂在党群服务中心墙上。这些指甲盖大小的“微网格”,藏着老旧社区治理的巧思——没有宏大口号,只有细如发丝的暖心服务,让白发老人和轮椅青年这样的弱势群体也能成为社区治理的“主角”。
记者在火车站社区看到的是坚实的钢筋水泥,感触到的却是白发老人的小零食、轮椅青年组织的公益活动,以及社区工作者与居民互道家常的笑脸。这里的老旧小区藏着基层治理的温暖答案,这一切都消解着我过去的固有认知——服务与被服务,从来不是单向的给予,而是彼此照亮、共同生长的双向奔赴。(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程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