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乞伏乾归(?—412年),陇西襄武(今陇西县)人,乞伏国仁之弟,西秦第二任国主。乾归英武大度,一表人才,“雄武英杰,沉雅有度量”。早年他跟随兄长乞伏国仁转战,太元十三年(388年),乞伏国仁卒后,因国仁之子年幼,众人便推戴乾归继任。乾归自称大都督、大单于、河南王,改元太初,大赦境内,并将都城从苑川迁至金城(今兰州)。
乾归继位时,西边凉州的吕光已经称帝,东边关中的姚苌、苻登正在决战,西秦正处于东、西势力的夹层地带。苻登为了拉拢西秦,派遣使者拜乾归为大将军、大单于、金城王。这时候的西秦朝廷,从其官职来看,完全是一个鲜卑族领导下的地方政权,如其丞相出连乞都、御史大夫莫侯悌眷,虽其事迹不详,但肯定都是鲜卑人;其弟乞伏益州、乞伏屈眷、乞伏轲殚分别为秦州、河州、梁州牧。乾归的政绩,就是把这个鲜卑族群体扩展为汉、鲜卑等族杂合的政治实体,壮大西秦的国力。
乾归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安辑内外。先是羌族首领、枹罕彭奚念,主动归附,接着是游牧于平凉牵屯山的鲜卑阿敦、侯年两部落万余户投降,鲜卑官员曷呼奴、地跋来投,陇西太守、鲜卑越质诘归谋叛乱,乾归也平定之。对外方面,他征讨仇池氐族杨定,与后凉吕宝(吕光之弟)在兰州以西决战,还击退了吕光的十万之师,并在苻登艰困之时派兵增援。这样,西秦地盘扩展,尽有陇西、巴西乃至平凉、固原一带。为此,太元十七年(392年),乾归再次大赦,建官立制,其中主要官职绝大多数都是汉姓,这说明其政权结构有了较大调整和推进。
隆安四年(400年),乾归的事业遭遇了重大挫折。姚兴派遣名将姚硕德率军五万进攻西秦,乾归感觉到了严重的危机,他说:“存亡之机,在斯一举。”所以,他决定拼死一战。但人算不如天算,临战时,恰遇大风黄沙(沙尘暴),乾归与部下失去了联系,最终全军溃败,彻底失去了战斗力,并直接导致了西秦亡国(第一次亡国)。这不禁让人想起项羽、刘邦的泗水决战,和李自成、吴三桂的山海关大战,期间都有一场巨大的暴风雨,突发天气成了胜负的操盘手,进而改变了历史走向。乾归所遇与之差近。不过,尽管身处末路,但乾归的英雄气概从不或缺,他告诉部下:“自古无不亡之国,废兴命也。苟天未亡我,冀兴复有期。德之不建,何为俱死!公等自爱,吾将寄食以终馀年。”如果天不亡我,我一定暂时蛰伏,必然等待重新崛起!
乾归先是投奔盘踞青海的秃发利鹿孤,然后又匹马奔长安、投奔姚兴。姚兴猜疑乾归,把乾归留在长安,不让其领兵外出。此时,滞留西平(今西宁市)的儿子乞伏炽磐联结部族,纠集势力,以康狼山(今临洮县境)为据点,攻占了枹罕(今临夏),点燃了西秦重新崛起的希望。乞伏乾归得知后立即潜归苑川,于义熙三年(407年)再称秦王,改元更始,“公卿已下皆复本位”。西秦终于实现了第二次立国,距离第一次亡国为时七年。
此时,西北边吕光后凉已经灭亡,西边南凉实力较弱,东边后秦姚兴的统治也并不顺利,对外作战难求一胜,这对于刚刚稳定下来的西秦而言,是难得的窗口期。于是,乾归趁机夺取了略阳、南安、金城诸郡,姚兴也派使者委任乾归为都督陇西岭北匈奴杂胡诸军事、征西大将军、河州牧、大单于、河南王。接着,乾归再度率军东征西讨,在乌鞘岭南击败秃发傉檀,在清水县击败西羌彭利发,在临洮赤水击败吐谷浑,这个土生土长的割据政权,似乎要光芒四射、大有作为了。
遗憾的是,就在希望眼看着来临的时候,乞伏乾归却被侄儿乞伏公府所杀。乞伏公府是乞伏国仁之子,显然,成人之后,他想夺回本该传给自己的国主之位。而他之所以能轻而易举地杀害乾归,应当是乾归对公府诚心以待、毫无防备之故。这也说明乾归是一个豪爽、仗义、磊落之人。乞伏公府未能如愿,乾归之子乞伏炽磐很快便联合击杀了乞伏公府,夺取了继承权。乞伏炽磐就成了西秦的第三任国君。
总体来看,乞伏部是西部鲜卑中实力最强的一支,乞伏乾归是乞伏部最有才干、最有作为、政绩最突出之人。他英勇善战,豪宕磊落,为促进中古时期丝路中段的民族融合做出了杰出贡献,值得肯定和表彰。(执笔:清辉 编辑:王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