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寒意尚未褪去,金城大地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
走进兰州市西固化工园区,一个个项目全速推进,一条条生产线全速运行,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奋跃向上、活力迸发的发展新气象扑面而来。
兰州市西固化工园区于2021年10月启动申报,2023年4月6日省政府同意批复设立,2024年2月9日园区东、西区通过省级二级评估认定,并完成省级安全风险等级C级复核。目前,园区拥有规模以上企业11家和每年1050万吨的原油加工能力,2024年工业总产值658亿元,企业入库税收129.65亿元、同比增长26%,综合竞争力位列全国化工园区50强。
依托企业优势
完善产业链条
“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合成橡胶是国家‘一五’期间156个重点项目之一,也是我国最早的合成橡胶基地,创造了许多行业第一。经过60多年的持续发展,兰州石化合成橡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总产能达到每年25万吨。”兰州石化公司橡胶部生产组二级工程师崔国锋说。
兰州石化作为兰州市西固化工园区的“大块头”企业,2024年合成橡胶产量达21.62万吨,首次突破20万吨大关,完成年度计划的112.68%,创历史新高。今年1至2月份,兰州石化公司丁腈橡胶产量分别完成月计划的101.67%和103.96%。
兰州市西固化工园区依托兰州石化公司“链主”企业优势,高标准编制完成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全力推进C2—C9产业链布局,形成西固化工园区、兰州新区化工园区、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三区产业耦合,带动上下游产业集群式发展格局。园区谋划实施具有高附加值的13万吨/年丙烯腈、20万吨/年炭黑等产业项目19个,计划投资总额约181.8亿元,按照三年建成期计算,预计到2029年,每年将增加工业产值约185亿元、实现税收6亿元以上。
目前,大家关注的石化公司转型升级乙烯改造项目预可研报告获得中石油总部批复,正式进入国务院纳规核准流程。另外,该园区积极招引国内外知名的中下游化工企业,发展化工新材料、新型专用化学品等高端石油化工产品,投资约80亿元的宏达碳纤维等项目即将落地,多元化产品链、产业链的现代石油化工产业基地正在形成。
向“新”发力,聚“链”成势,不断推动支柱产业攀高向强,正是兰州市西固化工园区奋力谱写工业新篇的生动实践。
推进科技创新
发展新质生产力
工业,曾是兰州的一张名片。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第一座浓缩铀厂、第一座炼油厂、第一家合成橡胶厂、第一家现代化的毛纺厂均在此诞生。如何将老工业基地积累的成果转化为新时代工业发展的新优势?兰州市西固化工园区给出的答案是转型升级。
转型升级过程中,兰州市西固化工园区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发挥科研单位聚集优势,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走上生产线、形成生产力。
“我们协同发力推进科技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成立兰州化工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建成兰石化科创中心,2024年实施省级以上重大科研项目7个,攻克关键核心技术25项,兰州石化茂金属聚乙烯新产品打破国外‘卡脖子’技术,天华院入选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兰州市西固化工园区管委会主任柴尚成说,园区积极支持企业建设研发中心、实验室、产业孵化平台等创新载体,积极推进润滑油研究中心等企业4个中试基地建设,加速技术成果落地转化。
“我们生产装置的压力、流量等参数指标,都是在这个操作台上完成,现场操作的人员很少,企业生产的工艺自动化控制达到98%。”兰州石化公司中心控制室调度长邵力品说。
科技创新是进一步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园区加强与兰州大学、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等省内外高等院校“政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探索建立园区人才激励机制,营造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的良好环境。
拓展区域空间
提升承载能力
“407院区域和古浪路、化工街片区为乙烯项目配套装置项目用地,尕门子、贾家堡区域为转型升级乙烯改造项目用地,沿沟区域地块在新划定的三类安全防护目标等值线范围。”柴尚成指着园区土地现状及产业布局示意图解释道,园区规划面积总计约10.31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包括三个区块(东区、中区、西区)。为全面落实土地要素供给,园区先后投入资金约4.3亿元完成西区4个地块约300亩土地征拆工作,保障了部分产业项目用地需求。
柴尚成表示,今年,园区计划启动完成中区2891.24亩土地征收和认定,提供2062亩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的工业用地,尽快实现由“项目等地”向“地等项目”的转变,筑好巢吸引更多“金凤凰”。
为科学合理布局拓展区域,园区积极盘活兰州国际陆港和新城工业园空间资源,大力发展仓储物流产业,利用化工园区周边地块,大力发展化工产品深加工等相关产业,努力实现园区石油化工产业的规模化和基地化发展。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是提升园区载体能力的重要支撑。园区谋划实施总投资60亿元的基础设施类项目,计划用三年时间实现各类功能全面升级。同时,投入资金200万元,建立了第三方专家监管指导和环境监测服务机制,对园区开展全方位、无死角监督管理,已基本实现封闭化、智能化管理。
一年之计在于春。为统筹做好科技赋能、结构调整和绿色转型,推动石油化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壮大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西固区正全力打造千亿级安全、绿色、智能化工园区,实现大炼油向大化工转型。(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丁晶 张鹏 李世昌 崔凌云 董永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