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兰州网  >  兰州  >  兰州要闻
修旧如旧 精心呵护城市记忆
发布时间: 2024-03-11 10:29 稿源: 兰州日报   编辑:柴任翔

  工匠小心翼翼、细致入微地进行彩绘修复

  “文物不只是旅游资源,更是文化的承载,我们必须全力守护。”对广福寺文物本体及彩绘的整体保护修缮历时6年多的时间,城关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冯兰印用一句话,说明了是什么力量支撑该项目得以圆满完成。近日,记者走访了相关部门和参与修缮项目的专家,深入了解这场强强联手挽救珍贵古建背后的故事。

  保护古建 启动修缮工程

  2009年3月,市文物部门组成的古建筑文物安全调查小组对兰州广福寺进行了检查,发现这座深藏在闹市的金城名寺到处堆满杂物,墙上的电线横七竖八,居民用小煤炉做饭、取暖,明火和易燃生活用品随处可见。特别是通往广福寺只有一条狭窄小道,且用水不方便,也没有消防通道,如果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同时,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让保护工作举步维艰。

  广福寺是兰州市现存为数不多的明代建筑之一,修缮前仅存5座文物建筑:中殿、东配殿、后殿、西厢房、东厢房。同时,院落格局增建改动较大,因城市建设抬高周边地坪,院落地面标高低于周边地面约1.8米,院内无排水沟、排水口,仅一处渗水井,排水效果较差,严重威胁广福寺文物建筑安全。

  2017年11月13日至17日,兰州市城关区文化与体育局委托兰州河陇文化遗产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对摇摇欲坠的广福寺其文物本体病害、安全隐患进行了现场详细勘察、测绘,并在此基础上开始编制修缮工程勘察设计方案。

  其间,何双全、娄方、孟祥武等省内知名专家应邀对工程的设计和实施进行了全程把关,力求确保修缮工程严把工艺关,坚持按照原工艺、原材料、原做法,尽量利用原构件最大限度保持和恢复古建筑的历史风貌。

  科学修缮 完整保存原有建筑构件

  经过细致评估后发现,广福寺各建筑因长期有住户居住,对建筑改造较多,使建筑在形式、材料、功能等方面均发生变化,真实性差;建筑仅剩正宁路北侧两高楼间一窄小入口,山面墙体与梁架虽然破损严重,但建筑形制依然清晰可辨;院内红砖构筑物错乱,局部紧贴古建筑;现存后殿、中殿、西厢房、东厢房、配殿屋面均破损严重……

  兰州市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广福寺修缮方案专家组成员娄方告诉记者:“现场测量测绘、进行病害调查、开展建筑结构评估、收集原样老照片……修缮工程正式实施前,我们也协同施工设计单位进行了慎重、严谨、周密的准备,严格遵守科学的总体修缮设计思路。所有人尽心尽力,就是为了能让兰州广福寺真正重获生机。”

  2018年,广福寺修缮工程正式启动,在维修过程中,不再像多年前一味地追求修缮见新,而是更加科学慎重地以本建筑现有的传统做法为主要修缮措施,尽可能使用原有的建筑材料,完整保存原有的建筑构件。

  “修缮期间,我几乎每周都要去,及时解决现场问题才能确保工程实施达到预期的要求。”可能是由于当时广福寺的状况实在堪忧,专家的智慧对于此次修缮也是格外重要,而娄方对现场的每一步进展更是格外地牵肠挂肚。

  彰显古城兰州别具特色文化底蕴

  “广福寺地理位置特殊、建筑风格独特、保存彩绘完整,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甘肃省文物局二级调研员、省地方史志专家库成员史勇告诉记者:“匠师借鉴官式建筑艺术,将地方特色完美地融合于建筑构造、砖雕、内外檐装修、彩画绘制等方面,其建筑整体彩画艺术风格和谐统一而又富有变化与传承。此外,其油饰彩绘制作工艺因历史时期的不同而不同,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匠人工艺和颜料的更替变化,因此也是研究甘肃地方明式彩画的重要资料。”

  “兰州广福寺就是佛教文化在中国形成和演化的历史见证。”修缮工程勘察设计方案中也对其文化历史价值进行了明确认定。

  “广福寺是兰州地区佛教发展史的一个缩影。”娄方表示:“建筑的平面布局手法和营建构思多样,建筑结构精巧新颖,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古城兰州别具特色的文化底蕴。现存建筑代表了古时兰州地区的建筑风格和细节变化,为社会学、建筑学等各学科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研究范本。”

  “有效保护广福寺和相关环境并合理利用其优势,对弘扬兰州的历史文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对于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也具有潜在价值。”他说:“此外,对古建筑的保护也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兰州历史文化品位,增进民众对当地历史文化的认识。”

  建筑工艺和彩绘技艺堪称金城双绝

  娄方说:“广福寺的建筑应用了十分少见的‘减柱’工艺,虽然在亭式建筑中比较多见,但在我市现存的殿式古建筑中却几乎是绝无仅有的。而且,其保存下来的诸多彩绘也十分珍贵,完整保留了明代彩绘的技艺和特点,目前在我市范围内也仅在位于五泉山古建筑群的庄严寺可以看到。”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广福寺大殿前后两端出抱厦,东侧相连朵殿一座,为清代遗存,这也是在兰州现存众多古建筑中仅有的。

  记者了解到,此次广福寺修缮工程中,对中殿、配殿、东厢房、西厢房、后殿五座文物建筑进行了全面防护加固和现状修整,并对现有院落进行了规划整治。工程包括建筑整体抬升、院落抬升并铺装、重新砌筑围墙、东侧设消防通道、对建筑进行揭修屋顶、拆砌墙体、重做建筑地面及台明、加固并修配大木构件、补配木装修等。

  同时,整体修缮施工严格遵守了“最小干预”“可再处理”以及保护文物及其历史环境真实性及完整性的原则,保护修缮措施尽量减少了对完整、稳定构件的人为干预,对补配构件采用原材料、原工艺,按照原形制补配,极大地保护了现存实物原状与历史信息。

  科技助力 取得理想修缮效果

  “广福寺建筑彩画分为明代彩画、仿明代彩画和甘肃地方清式彩画,其彩画艺术风格多样,色彩丰富,但却遭受了大面积污染,彩画起翘严重,局部纹饰已不能辨识。”承担此次彩绘修复的是甘肃安海之弋园林古建工程有限公司,其负责人王锐刚回忆道:“还有木构件彩画裂隙、颜料层剥落、颜料粉化、积尘、结垢、水渍、油烟污染等病害,露出大面积白色石膏单披灰地仗,使得原有彩画清理加固修缮难度特别大。”

  “在保留的前提下,还要做整体的除尘、去污处理,局部空鼓、剥离的彩画层和地仗层要采取针对性的回贴加固保护措施,以科学的方法和适当的技术手段妥善修复和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他告诉记者:“我们多次邀请行业专家到施工现场进行指导论证,经施工团队多次反复试验,最终采用了木基层裂缝处理、石膏裂隙填塞、地仗层软化回贴加固等国内一流的技术进行修复,取得了理想的修缮加固效果,得到了社会和行业高度认可。”就这样,从2022年10月19日开始,广福寺开始了为期半年多的木结构油饰彩画修缮工程。这次的彩画工程本着修旧如旧的文物保护原则,都是在原有彩画的基础上拓印打底绘制,且保留了部分原有彩画,让整座古刹在焕发生机的同时尽可能呈现出岁月的古朴与沧桑。

  古寺复杂的病害也十分考验工匠师傅们的功力,施工公司几乎派上了所有拥有顶尖修缮工艺的“老手”。2023年5月15日,始建于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的广福寺终于彻底摆脱了岁月侵蚀的枷锁,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古寺获新生有望变身城关区博物馆

  “古建筑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因此通过古建筑,可理解丰富的文化内涵。”邓明感慨地说:“就如同广福寺,在一定意义上便是兰州‘历史记忆的符号’,因为,它见证了古老金城六百余年历史的沧桑变化,一旦破坏,就再难以恢复和接续。而且,古建不管如何破旧,其内在的文化内涵与历史痕迹也是无法被替代的。”

  他说:“因此,将广福寺的文化价值、历史印记进行完整地传承与表达,便是此次整体修缮的真正意义。而且,希望未来经过精心设计,能够让这座古寺不仅仅只是展示其外在的美学特征,而是能够透过砖墙呈现出其内在的文化魅力。”

  由此可见,重获新生的广福寺下一步如何保护利用,已成为了专家们的关注焦点。对此,冯兰印告诉记者:“2024年,我们计划在广福寺原址建设兰州市城关区博物馆,完成相关报批手续,开展原有建筑的维修工作以及博物馆配套设施建设,完成博物馆管理、维护、运营人才招聘,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合作,整合现有资源,为今后良好的运营打下基础。可以说,做好下一步广福寺的保护利用,也是保护以民俗文化为主的文化遗产,必将更好地传承中华文明,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超 文/图

稿源:兰州日报   编辑:柴任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