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兰州网  >  兰州  >  魅力七里河
廿载民情流水线 党群连心桥 惠民金品牌
发布时间: 2024-03-04 09:36 稿源: 兰州日报   编辑:柴任翔

  20年前,七里河区西湖街道针对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无抓手、成效低等问题,按照工厂流水作业方式,首创提出了“民情受理、限期办理、公示反馈、跟踪监督”为民服务四道办事程序,经过不断完善和深化,日趋成为一个以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为载体的社区管理服务体系,这,就是“民情流水线”。此后20载,时光荏苒,斗转星移,“民情流水线”持续探索实践、守正创新,在新时代不断丰富发展,书写了一个个基层治理的鲜活故事,铺就了一座座沟通党心民心的连心桥。

  2013年2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七里河区西湖街道考察,得知他们以流水作业方式打造便民利民平台“民情流水线”,整合助民惠民资源,做到了急民需、解民困、纾民忧,习近平总书记对西湖街道服务群众的经验、做法予以肯定并作出重要指示。

  11年来,七里河区始终将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牢记在心、落实在行,不断探索创新,不断提炼总结,坚持在深化拓展“民情流水线”上积极谋良策、善作为、开新篇,让新时代“民情流水线”不断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2023年7月21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晓强到七里河区调研指导工作,在深入了解“民情流水线”工程后,他强调,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把这一党建惠民品牌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不断深化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要把这个品牌真正打造成兰州的金品牌。

  可以说,“民情流水线”工程激活了基层自治动能,是涵养基层治理多元互动的源头活水。如今,在西湖街道理工大社区,“茶话会”把话语权交给广大居民,在温馨舒适的氛围和泡茶、碰茶、续茶的过程中,让居民诉求得到有效解决;在建兰路街道,一大批“咫尺工匠”活跃在各个社区,为群众提供修电器、理发、修鞋、开锁、配钥匙等服务,切实将群众问题解决在基层一线、服务做实在“最后一米”;晏家坪街道探索推行“首问必答、能办必办、承诺必回、邀约必赴、补办必少”的“五必”工作法,精准定位、靶向服务,全力打造“晏汇听”民情驿站,切实将为民纾困、为民解难延伸至居民“房前屋后”;西站街道通过破解街社力量单一瓶颈,补齐资源匮乏短板,打通区域内部循环。通过以深化拓展新时代“民情流水线”工程为牵引,与共建单位联建“民情驿站”,面向辖区各类志愿群体推行“民情会员”制,最大限度调动社会各界资源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和为民服务,撬动实现基层治理有效覆盖,民生服务多元供给,群众满意度持续攀升……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民情流水线”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了社会治理最广参与者、最大受益者、最终评判者。

  如今,七里河基层治理“朋友圈”更大了、网格化管理更细了、服务质量更优了、基层治理平台更智能了……可以说,“民情流水线”是激活城市基层治理的澎湃动力,是赋能居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的有力抓手。许多党员干部和群众称赞:“民情流水线”工程是新形势下加强街道社区党建,服务人民群众的好形式;是“一线连多线”“线线送党情”“线线连群众”的民心工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重任千钧再出发。今年是推进强省会行动、建设新时代美丽兰州的全面发力之年,持续深化拓展“民情流水线”工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力打造“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实现“社会治理强”的跨越,必将为全市推进强省会行动作出更大贡献!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周栋楠

稿源:兰州日报   编辑:柴任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