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兰州网  >  兰州  >  兰州要闻
监管担重责 一人辛苦万家安
发布时间: 2024-01-15 14:48 稿源: 兰州日报   编辑:柴任翔

时圣鲁(左2)在企业一线检查

陈生(右)检查在售食品的索证索票

孙慰宁(左一)检查夜市食品安全

马新华检查餐饮门店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从2016年6月兰州市获批第三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试点城市以来,我市坚决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强化日常监管,深化专项整治,全域推进创建工作,全力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2023年11月28日,兰州市被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授牌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荣誉的背后承载着使命和责任,凝聚着全市市场监管人员的辛勤付出和汗水。为了牢牢守住食品安全底线,他们跑市场、查门店、控源头、促整改,用脚步丈量市区各地,在食品生产企业、农贸市场、餐饮单位等地留下一抹抹市场监管人的身影。

  时圣鲁:

  智慧化手段排查企业食品安全隐患

  时圣鲁是兰州市市场监管局食品生产安全监督管理科副科长。军人出身的他,做起事来雷厉风行。谈到食品生产安全监管工作,他说:“我来到食品生产安全监督管理科已经十余年,在这些年里,我感觉到全市食品生产安全监管工作要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为主线,以源头防范、综合治理为抓手,全面排查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食品安全风险隐患等情况,为广大人民群众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坚守在食品安全一线的时圣鲁已经开始了2024年的第一次外勤工作。1月3日上午,在时圣鲁的带领下,食品生产安全监督管理科的工作人员们前往甘肃沃德食品有限公司进行例行检查。他们穿好全套的无尘服来到生产车间,对和面、醒发、烘烤、冷却等一系列工艺流程是否合规进行仔细检查。时圣鲁向记者介绍道:“像这样的例行检查,我们按照企业风险评级每个月都有规定的次数。确保食品安全不仅停留在政策法规上,还要落实在我们的行动上。目前我市共有获证食品生产单位共计780家。其中,食品生产企业380家,食品作坊400家。现在,我们在传统的监管方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互联网监管手段,不断优化监管方式,构建食品生产环节‘互联网+监管体系’智慧食安模式。”

  据了解,2023年以来,食品生产安全监督管理科充分利用食品生产监督检查系统强化智慧监管。强化了“陇上食安”一体化智慧监管平台建设和应用。协同县区局督促食品生产单位完善电子追溯平台信息,如实记录原辅料进货、生产、投料等台账,督促企业及时更新资质信息、健康证明,打开摄像头,提高系统平台使用率。时圣鲁说:“除此外,我们还全力推进‘互联网+透明车间’建设。持续鼓励推动条件成熟的企业加入透明车间。截至目前,全市食品生产企业透明车间接入663家,接入率87%,整体接入率提高16%。这样公开透明的监管模式,为构建‘企业自律、群众参与、政府监管’的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监管社会共治格局夯实基础。”

  陈生:

  保障“销售环节”食品安全

  “销售环节是我们守护食品安全的最后重要环节,眼下快到春节了,我们对市场上的商超、集贸市场及各类食品销售点进行全覆盖检查,我们分重点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排查,为老百姓节前食品安全站好岗,这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时下我们成立了4个明访组和1个暗访组,检查结果基本符合要求。”兰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流通监督管理科副科长陈生说道。

  陈生在食品流通监督管理科已经工作了16年,他每天的工作内容就是检查经营者主体资质,进货查验落实情况,经营场所卫生状况等,保障销售环节食品的安全可靠。对商场超市、食杂店、食品小经营店、小摊点、学校周边、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食品进行安全监管,努力打造安全、放心的食品消费环境,形成“检查监管+指导规范+企业自律+社会共治”的良好格局。

  当下,食品安全智慧监管成为“兰州特色”。食品流通监督管理科的工作人员依托“陇上食安一体化监管平台”、手机APP执法端、公众端、商户端,有效发挥大数据支撑、智慧监管和社会共治作用,以问题隐患为导向,以智慧监管为突破,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违法违规行为实现自动抓拍、问题推送、证据固定,监管人员可有效实施网上巡查监管。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可通过企业端APP进行“网上看店”,上传各项管理记录,督促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截至目前,全市食品生产企业、商场超市、批发市场已全部加入电子追溯平台。此外,“阳光仓储”建成到位,食品仓库接入摄像头,对仓库的仓储管理情况进行公示,让公众进一步了解储存情况,让食品仓储在阳光下运行,达到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如今,“互联网+阳光仓储”接入已达千余家,“互联网+食品安全”智慧监管正在高效运行。

  陈生说:“市场检查于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一两次的例行工作,我们的责任是长期保持食品质量安全,食品安全永远在路上。我国是美食大国,从事餐饮生产和食品销售的人员多且复杂,只有监管部门不断努力,食品安全状况才能稳步提升,才能彻底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孙慰宁:

  强监管优服务筑起食安保护墙

  孙慰宁是市市场监管局餐饮服务食品监管科科长。作为餐桌守护者,只要关乎食品安全的三尺方寸间,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检查餐饮经营户原材料采购、索证索票情况;查看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及经营场所环境卫生;检查餐饮具清洗消毒、食品留样等关键环节,他以实际行动筑起食品安全保护墙。

  2023年兰州市成为全国旅游热门目的地之一。灯火璀璨的夜市、各具特色的小吃美食让游客陶醉在“逛吃逛吃”的夜色中。而在这热闹的“人间烟火”背后,是市场监管人员的默默守护。孙慰宁和同事们放弃休息,利用下班、双休时间持续开展夜查行动,围绕黄河风情线景区、新光夜市、南关夜市、黄河食渡及周边的酒店、餐饮店、便利店、食品摊点等开展检查。“兰州市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市场经营秩序。我们不断强化监管,力求外摆餐饮食品既安全又放心。”孙慰宁说。

  孙慰宁告诉记者,企业是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要从源头加强治理,才能守好食安防线。据了解,在餐饮包保责任落实方面,作为西北地区试点城市,兰州市建立了三级培训和考核体系,分类制定食品经营环节《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全市建立市场监管系统人员组成“两个责任”专班队伍。开发企业责任培训考试小程序,开展网上培训和考试。目前全市餐饮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配备率达100%,食品安全责任与任务承诺书上传率90%,全年督导率99.99%,有效激发了食品企业主体责任的内生动力。

  春节临近,餐饮市场逐渐火热。近期孙慰宁组织全市开展了节前食品安全检查,对“年夜饭”、团圆饭、婚丧宴、农村集体聚餐等群体性聚餐行为,提前介入指导,督促聚餐承办者做好备案登记。以原材料采购和贮存、冷食加工制作、食品添加剂使用、餐用具清洗消毒、备餐等为重点环节,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督促餐饮经营者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依法查处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严防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守护好‘舌尖上的安全’,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监管工作一直在路上,我们将不断夯实日常监管基础,持续精准防控风险,推动末端发力,实现终端见效,全力筑牢食安‘保护墙’。”孙慰宁说。

  马新华:

  用坚守护佑群众“舌尖安全”

  马新华是西固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餐饮服务监管办主任。作为一名基层执法人员,为确保全区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从清晨的早餐店到傍晚的烧烤店,马新华和科室同事们总是忙碌地奔走着,足迹踏遍了分管领域的2181户餐饮经营单位,他们用脚步丈量街巷,用真情服务企业,用坚守护佑群众“舌尖安全”。

  基层执法人员是市场监管履职尽责的“前哨”,是市场监管队伍形象展示的“窗口”,也是市场监管事业发展的“基石”。一直以来,马新华始终和同事们奔波在监管一线,通过多轮次全覆盖现场检查,强化食品安全监管。“餐饮服务单位的餐饮具清洗、消毒、保洁是否到位?”“加工案、刀墩等食物加工器具是否生熟分离?”针对这些常见问题,他们在检查过程中常常采取不打招呼、直奔采样单位的形式,对辖区内餐饮门店所使用的餐饮具与食物加工器具进行快速检测,严防不合格消毒餐具上餐桌。同时,对新建企业开展预防性监督,对企业的食品处理区建设给予指导,帮助企业规划好食品处理区的布局,避免企业布局规划不合理而重复整改的问题,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校园是食品安全监管的严防重地。在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马新华在校园守护行动中针对各学校、幼儿园的薄弱、短板开展目的性的一对一、手把手、时效性的指导帮助,并继续强化部门协同配合,健全信息共享和会商机制。此外,结合日常监管中餐饮单位出现的常见问题,集中组织学校、托幼机构、校外托护点等开展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业务知识的全面培训,切实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

  “维护食品安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不能有丝毫松懈。基层监管重点在现场,对餐饮服务单位的排查和监管工作要做到眼明、耳亮、腿勤,只有这样才能织密织牢‘防护网’,让人民群众吃得更安全、更放心。”马新华说。(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郑丽君 王潇旋文/图)

稿源:兰州日报   编辑:柴任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