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兰州网  >  兰州  >  看兰州
央媒看兰州|甘肃兰州:借柔性引才 添“硬核”动能
发布时间: 2023-09-25 20:20 稿源: 科技日报   编辑:冯璟

  9月初,一场别开生面的欢迎会在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举行。该院院长杨晋梅向浙江大学眼科医院副院长、角膜和眼表科主任晋秀明颁发了兰州市柔性引进高层次专家人才聘书。

  根据双方约定,拥有丰富诊疗经验的晋秀明将在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展科研工作,并以人才引进为抓手促进两院眼科科技人才的深度合作。

  如今,像这样的科技人才引进欢迎会在兰州屡见不鲜。为了加快构建强省会人才发展雁阵格局、聚智聚力系统推进兰州高质量发展,兰州市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柔性引才工作,为该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硬核”动能。

  打造“两场一境”

  2019年8月,兰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引进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庞国芳,成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2019年至今,该站在关键技术研究、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19年10月,甘肃大禹九洲空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甘肃首家测绘行业唯一的院士专家工作站,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魏子卿进站指导工作,为甘肃乃至西北地区提供更好的测绘技术保障,推动区域地理测绘产业的发展。

  在兰州市科技局局长张贞祥看来,成功引才的关键在于打造“两场一境”。

  “兰州市科技局积极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打造引才聚才的‘强磁场’;集聚优质创新创业项目,搭建育才用才的‘练兵场’;推进科技改革举措落地,优化爱才留才的‘软环境’,全力构建科技人才雁阵格局。”张贞祥说,截至目前,由兰州培养、有兰州研究经历、兼职在兰州开展工作的两院院士多达60余名,全国约70%的核物理专业人才由兰州培养,在重离子物理、冰川冻土、草地农业、核乏燃料等领域集聚了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科技领军人才。

  数据显示,兰州2022年首次跻身全球百强科技集群,全市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和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达到78.83%、61.2%。该市从事科技活动管理和为科技活动提供直接服务的人员数量达到7923人,现有在兰两院院士40名。

  聚焦关键科技领域

  近年来,结合发展实际需求,兰州市持续修订完善人才引进相关制度办法,构建了本地引才与赴外引才相结合、集中引才与自主引才相补充的引才工作格局,分层分类完善引才工作机制,配套住房保障、配偶就业安置、子女入学保障、人才落户、职称评定、健康保健等九方面的服务保障措施,吸引集聚广大人才来兰州就业发展。

  “2013年至2022年,兰州市常态化开展急需紧缺人才引进活动28批次,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人才15000余人。”兰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技科科长周娟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2019年7月成立的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在强化关键技术领域攻关、培养创新人才及新能源输送消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结合甘肃地域特色和甘肃电网使用情况,该公司开展了《大规模提升输电容量的分频输电技术研究与关键低频设备研发》项目。依托该项目成果,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完成对甘肃某800兆瓦平价风电项目的分频送出方案示范工程的总体设计和技术经济研究,为世界能源结构优化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2023年,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院士专家支撑团队成员自主研发的支柱绝缘子清洗装置“小飞龙”,首次亮相±800千伏祁连换流站2023年度检修现场。经测试,“小飞龙”可将单支750千伏支柱绝缘子清洗时间由人工清洗22分钟缩短为6分钟,提升了清洗效率、节约了检修成本、降低了现场高空作业风险和劳动强度。

  在打造科创平台的基础上,已引进庞国芳院士的兰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积极与高校、企业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协作研究;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兰州大学药学院、甘肃药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创新研究院等单位签订科研合作协议,以科研项目协同研究为纽带,将基础研究与转化应用有效结合,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人才引进工作不可间断,永无止境。”周娟说,为了打造更有温度的人才高地,兰州市今年8月部署开展了2023年首批柔性引才申报工作。本批重点柔性引进人才涉及的领域包括先进石化、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绿色冶金等。

  周娟说,兰州市柔性引入的人才,可以在项目合作、学术指导、兼职服务、平台创建、挂职帮扶、退休返聘等7个方面享受相应的支持政策,还可申请“萃英优才卡”,凭卡可享受医疗保障、政务服务、交通出行、文体娱乐、商家优惠等人才服务。(记者 颉满斌)

稿源:科技日报   编辑:冯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