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兰州网8月25日消息 8月23日,甘肃省科学院邀请的测产专家组经过人工实收实测,纳米处理的鲜食玉米(亿绿甜16)产量为每亩1595.5公斤,较对照增产15.53%。这意味着在同等地力条件和管理水平下,施用铁纳米微量元素肥后,鲜食玉米产量明显提高。
当日,红古区纳米高效农业现场会在平安镇平安台举行。来自省科学院、兰州大学、甘肃农大及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测产专家组,对30亩鲜食玉米进行现场观摩测产。
忠华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克权介绍说,合作社占地503亩,今年试验种植鲜食玉米(亿绿甜16)30亩,使用铁纳米微量元素肥起到了增产的效果,会使玉米根系更加发达,且叶绿素高、卖相好。
据兰州大学教授、纳米高效农业技术发明人闫鹏勋介绍,玉米使用铁纳米微量元素肥后,可让玉米更多地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及微量元素,光合作用增强,口感甜度也明显提高。通过金属纳米拌种或浸种处理,结合2次叶面喷施,1亩土地仅使用1克纳米粉体,可使所有农作物产量实现24%至42%增长。近7年来,纳米高效农业团队在甘肃、新疆、河南、宁夏、海南、天津等29个省、区、市进行了80余种不同种类的纳米农作物、牧草、水果蔬菜和中草药等种植试验推广研究,试验试种面积10万亩。
今年,红古区通过铁纳米微肥对红笋、娃娃菜、冬小麦均进行了试验测产,增产幅度可观。截至目前,铁纳料微肥在全区示范应用面积已达800多亩。红古区将按照先行试验、示范引领、逐步推广的思路,在全区开展纳米铁、纳米锌、纳米硅、纳米铜等系列微肥的推广应用,转变红古农业施肥用药思路,为节能降耗、肥药“双减”和产品质量提升提供新的技术支撑。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万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