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兰州网  >  兰州  >  兰州要闻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兰州石化行进2000多公里开展扶贫回头看活动
发布时间: 2020-12-31 07:44 稿源: 兰州日报   编辑:刘明德

  中国兰州网12月31日消息 2020年11月21日,甘肃省宣布75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11月24日,国务院扶贫办宣布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中国石油兰州石化所帮扶的庄浪县、静宁县、灵台县、崆峒区也全部实现脱贫。为总结成绩,验证成果,兰州石化组建精准扶贫回访组一行,历时12天,行程2000多公里,对曾经帮扶的区县、乡镇、行政村及建起的希望小学进行了一次深度回访。

  12月的陇原大地,银装素裹,天寒地冻。他们翻山越岭,走进乡镇村舍,拜访农户企业,考察扶贫项目在当地发挥的作用,总结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成绩。在精准扶贫过程中,结合地方政府的规划,兰州石化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地企精诚合作,共同发力,谱写了一曲脱贫攻坚的凯歌,使宝石花盛开在陇原大地。

  多年来,兰州石化先后荣获团中央“一助一”“文化扶贫先进单位”称号;多次被甘肃省、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评为扶贫工作先进单位。

  扶贫先“扶”教育

  上世纪80年代初,兰州石化按照甘肃省统一安排,从改善基础设施入手,开始对口扶贫,架电杆、拉电灯、修水库、建机站,筑路、架桥、建厂,同时援建了20多所希望小学,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到企业劳务输出,有力拉动了贫困县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上世纪90年代初,兰州石化渭源县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坚持“科技扶贫、教育兴县”,选派优秀干部挂职科技副县长,带领工作队进驻该县,协商确定扶贫项目,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扶持医疗卫生事业,改善办学条件,按照国家调拨价提供化肥、毛条、塑料、汽柴油等产品,组织职工捐款36万元,捐赠图书、教学器材、文化用品、衣物等数以万计。1990年9月1日筹措30万元援建全国第二所、甘肃省第一所希望小学甘肃省兰渭希望小学落成,团中央领导主持了挂牌揭幕仪式,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

  2011年,兰州石化与庄浪县政府商榷,企业投资70万元,地方筹款50万元,重建了大庄乡杨局小学725平方米的二层框架结构综合教学楼配套设施,使大庄乡杨局村全部适龄儿童和谢家、老山沟、陈庙3个自然村的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学校服务人口将达到2600人以上。

  2014年,中国石油与天水市委对接,确定对清水县百家乡进行定点扶贫与对口支援,由兰州石化负责管理,投资380万元,新建了一栋三层、面积1500平方米的教学楼及配套设施,解决了周边10公里范围10个自然村孩子们上学难的问题。

  与困难群众“心连心”

  从80年代初开始,兰州石化在平凉就进行了架电杆、拉电灯、建机站、修水库,筑路架桥,同时新建了20多所希望小学。在此后的三四十年里,兰州石化先后在项目建设、资金帮扶、技术指导、劳务输出、消费扶贫等方面为平凉市提供大量扶持帮助,为该市全面脱贫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庄浪县还流传着一段“连心桥”的故事。孙王村位于阳川镇西南部,每逢雨季,葫芦河暴涨,造成群众出行难、学生上学难、过往车辆通行难、果品运输难,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活。兰州石化了解到这一实情后,决定投入360多万元,架设一座长104米、宽5.1米的便民桥,配套建设了引线公路和太阳能照明等设施,彻底解决了孙王村、下堡村3200多名群众交通难的问题,为葫芦河两岸产业和商贸发展、群众增收、繁荣经济提供了帮助。2014年底建成投用时,十里八乡的上千农民,赶到新建的“联心桥”,敲锣打鼓,鸣放鞭炮,像过年一样,庆祝大桥建成投用。在兰州石化捐的四座“连心桥”上,当回访过桥的村民时,大家都知道这些桥是兰州石化援建的。

  2020年底,兰州石化为了进一步巩固庄浪县的脱困发展成果,解决农户农产品的销售,增加农民收入,又在该县帮扶村采购消费扶贫的洋芋、粉条、苹果各2万箱,总价值246万元的农产品,为村民解决产品销售之难,充分展示了企业的责任担当。

  “真金白银”助力产业脱贫

  “从上世纪70年代初支青、支农,到今天的脱贫攻坚,在近半个世纪里,兰州石化先后在项目建设、资金帮扶、技术指导、劳务输出、消费扶贫、医疗下乡等方面对平凉地区提供了大量扶持帮助,对全市全面脱贫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兰州石化扶贫是真金白银。”平凉市委副书记苟永平说。

  据悉,兰州石化先后与平凉市的18个贫困村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提出了“完善基础设施、发展产业经济、繁荣农村文化”三步走的帮扶策略,8年间累计投入帮扶资金达到了1亿多元,实施了一大批民生改善项目。2012年首批7个帮扶村到2016年底绝大部分贫困户实现了脱贫,2017年按照甘肃省的安排,兰州石化调整为帮扶庄浪县6个深度贫困村,4年投入帮扶资金1750万元,有效解决了390户贫困群众的实际困难,是资金投入最多、帮扶力度最大、帮扶效果最明显的国企之一。

  此外,兰州石化在灵台县中台镇红崖沟村建立了“蔬菜+红牛”产业发展模式,在崆峒区麻武乡麻武村和城子村通过“修路植树美化环境”建立了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在静宁县细巷乡米岔村和庄浪县阳川镇大湾村、西湾村、台咀村、盘安镇周家村、申湾村等建立了“苹果+红牛”产业发展模式,郑和乡庙川村建立了“马铃薯+大蒜”的产业发展模式,使得这些帮扶村因地制宜发展适宜产业,经济效益显著,农户收入稳定,靠在本地发展农业经济实现了全面脱贫。

  “是兰州石化帮助我们拔了穷根”

  在静宁县,回访组与细巷镇镇长、米岔村支书、村长及驻村干部开展座谈交流。据细巷镇镇长赵小刚介绍,自帮扶行动开展以来,兰州石化公司对细巷镇曹川村和米岔村的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扶持,使这两个昔日道路不畅、信息闭塞、群众生产生活十分困难的小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2年起,兰州石化建立驻村帮扶、项目建设、帮困助学、结对共建四个长效机制,陆续实施了基础设施建设、主导产业培育、生态环境改善、人文事业关怀等一批实用、惠民、暖心的基础工程。

  其中,针对干旱灾情,兰州石化投资590.95万元在米岔村实施农用水提灌工程,修建塘坝、高位蓄水池、泵站、送水管线,为1500亩山地果园、3000亩川地提供灌溉。针对村内道路泥泞难行,出资对米岔村11公里村舍道路进行硬化,整修田间生产道路130条共25公里。为米岔、曹川两村修建村两委办公室、农资超市图书室、卫生所老年活动中心房屋600多平方米,文化活动场地约6000平方米,配套:健身器材、水电、太阳能路灯等工程。这些项目大大提高了帮扶村的公共服务水平。

  此外,兰州石化投资72万元,在米岔村实施大苗移植1500亩,为米岔村和曹川村累计提供地膜56吨,推广旱作农业1284亩,实施新植果园1900亩,全膜洋芋4400亩。大苗移栽项目,缩短了挂果周期,提高了群众发展果园的积极性。目前,米岔村人均果园面积接近2亩,曹川村人均果园2.5亩。

  经过共同努力,米岔村由建档立卡时贫困户182户、贫困人口739人、贫困发生率35.09%,曹川村由建档立卡时贫困户110户、贫困人口470人、贫困发生率56.13%,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2011年底不足2000元增长到2020年底的6100余元,实现了全部脱贫。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刘超特约记者刘延治

稿源:兰州日报   编辑:刘明德
-->